城市主干道接入口设置及设计研究

城市主干道接入口设置及设计研究

ID:34794292

大小:5.25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3-10

城市主干道接入口设置及设计研究_第1页
城市主干道接入口设置及设计研究_第2页
城市主干道接入口设置及设计研究_第3页
城市主干道接入口设置及设计研究_第4页
城市主干道接入口设置及设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主干道接入口设置及设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主干道接入口设置及设计研究姓名:周广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指导教师:过秀成20090304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未就相应的流量条件进行说明。国内学者对于城市主干道及接入口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较多。在路段开口设置的研究方面,东南大学卓曦15J在其硕士论文中研究了大型公共建筑机动车出入口间距影响因素,给出了同向机动车出入口间距设置模型和对向机动车出入口间距设置模型;在中央分隔带开口设置的研究方面,东南大学陈引6】在其硕士论文中结合仿真技术对中央分隔带掉头开口进行了研究,对佛罗里达州规范法,HCM反算法以及考虑配时相位差的最佳交织长度三类设置标准进行了验

2、证,并进行了适应不同条件的推荐值;北京工业大学的史玉娟【7j在其硕士论文中对城市主、次干道分隔带与两侧连接道进行了改善设计的研究,并运用CORSIM软件对改善效果进行了仿真与评价。北京市通州区市政工程研究所的臧国礼在科技论文《城市主干道掉头口设置探讨》【8J中对于城市主干道掉头口进行研究,分析了车辆掉头对于交叉口交通功能的影响因素,就设置掉头口的合理位置给出了相关建议。东南大学的王昊在科技论文《城市主干道与多支路T型交叉区域的交通组织方式》19】中,通过对该主干道与多支路区域道路结构形态及交通分布特征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主干道与支路接驳处渠化设计和主干道信号协调控制相结合的交通组织方式,

3、减少了主干道与支路T型交叉口的交通流冲突,降低主干道车流的延误。西南交通大学的袁晓华【lo】在其硕士论文中,对于城市主干道交通交通流微观仿真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车辆在道路上的微观行驶行为模型,建立了主干道微观交通仿真的体系与方法。东南大学的陈吉剔ll】对城市干道接入13管理及评价技术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别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接入口管理技术策略。并进行实用性对比分析。东南大学的卢光明【l5】对一级公路城镇段运用接入管理技术对接入口合理间距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关的推荐值。以上的研究结论、方法和思路为本论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1.3研究内容接入口的概

4、念首先从美国《接入管理手册》而来,美国的接入管理技术涉及了对道路网中各种类型的交叉口、道路周边单位的出入口以及中央隔离设施开口的研究,因此美国的接入管理中对于接入口的定义可以理解为道路网络中一切可供车辆进行转向操作的道路基本设施及其相关附属设施。、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与城市主干道交叉的道路包括主干道、次干道以及支路三种类型。由于城市主干道与其他主、次干道的交叉一般都受到信号交叉口的影响,车流呈间断流形式运行,此类交叉口由于存在大量交通流量及流向的转换,一般均为进口道拓宽渠化的多相位大型交叉口。论文首先界定此类交叉口为主干道的干道交叉口,而在干道交叉口之间的区域,可称之为城市主干道的路段

5、。在城市主干道路段上,还存在大量支路、路侧开口与主干道接入形成的接入口。根据国际工程师协会对于集散道路连续性的相关要求,对于集散道路而言,其不宜穿越干路,并限制通过性交通,以此减小对干道的影响【12】。因此对于城市主干道而言,一般此类接入口与主干道相交主要呈现T型交叉的形式,并不直接横穿主干道。在目前的《规范》中,对此类接入主干道的支路控制方式、路侧开1:3设置间距以及设计标准等均未给出明确的规定,导致主干道接入不合理的现象时常发生,也使主干道运行效率与安全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因此论文主要针对路段上的接入口进行研究,并给出其设置设计相关的建议。由于城市主干道一般均设有中央隔离,而对于采

6、用硬隔离设施的中央分隔带而言,进出接入1:3的左转车辆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采用U.turn的方式利用中央分隔带开1:3进行组织[131,因此中央分隔带的开口设置也将作为本文接入El研究的内容之一。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