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学二学期中测验考试试题

洛阳—学二学期中测验考试试题

ID:34804037

大小:1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1

洛阳—学二学期中测验考试试题_第1页
洛阳—学二学期中测验考试试题_第2页
洛阳—学二学期中测验考试试题_第3页
洛阳—学二学期中测验考试试题_第4页
洛阳—学二学期中测验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洛阳—学二学期中测验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县(市、区)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洛阳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语文(职)总分核分人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痴(chī)情慰藉(jiè)皎(jiǎo)洁标识(zhì)B、霹(pī)雳虹霓(ní)戏谑(xuè)诗行(háng)C、雾霭(ǎi)眷(juàn)属累(lěi)赘红硕(shuò)D、流岚(lán)粗犷(guǎng)濒(pín)危绮(qǐ)丽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恃才傲物绵里藏针流芳百世面面相觑B、腾挪跌宕栩栩如升折中是非越俎代庖C、狂妄自大纵横

2、开阖万恶不赦礼上往来D、自惭形秽引人入胜朝夕揣摩残羹冷灸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我们的学习效果。②老百姓说得好,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③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诚实温和。A、考查宁可品性B、考察宁愿品性C、考查宁愿品性D、考察宁可品性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李老师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那些孩子。B、经过刻苦学习,在选拔赛上他射击的五次成绩平均都在95分以上。C、一篇议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D、我这胃病,三年前在北京友谊医院手术过。5、下列作家、作品

3、、体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荀子----《劝学》----议论文B、莫泊桑----《项链》---小说C、鲁迅----《祝福》----杂文D、孙犁---《荷花淀》----小说6、与下文衔接正确的一项是()。一看有没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成才;二看有没有毅力和决心,能否一辈子坚持下去。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的程度B、一个人要能成才,必须坚持学习C、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的怎么样D、一个人要能成才,一定要勤奋学习。7、下列对文学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首。内容上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

4、诗经》的精华部分。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B.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将进酒》是其饮酒诗的代表作。C.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诗、词、文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D.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其散文以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等。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我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B、我们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C、我有我红硕的

5、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D、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9、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王力先生认为:“现代汉语中,跟古代之字大致相同的字,被认为是介词(黎锦熙《新著国语语法》1956年版)是不恰当的(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版)”。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B、王老师走进高三(25)班教室,问道:“作业写完了吗?同学们。”C、时间,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D、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他成为能诗、能画、能写和能制印的大艺术家。10、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俟我于城隅(等待)B、夫子

6、哂之(微笑)C、假舟楫者(凭借)D、以吾一日长乎尔(高)得分评卷人二、文言文阅读(26分)(一)完成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4分)跬:——无以:——螯:——躁:——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

7、3分,共9分)(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3.上文出自《荀子》的第一篇《》,作者在论述学习贵在积累时运用了和的论证方法。(每空1分,共3分)(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18题(共10分)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