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刘易斯拐点判断及实证分析

中国刘易斯拐点判断及实证分析

ID:34837278

大小:6.18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3-12

中国刘易斯拐点判断及实证分析_第1页
中国刘易斯拐点判断及实证分析_第2页
中国刘易斯拐点判断及实证分析_第3页
中国刘易斯拐点判断及实证分析_第4页
中国刘易斯拐点判断及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刘易斯拐点判断及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中国刘易斯拐点判断及实证分析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来看,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从而使得中国劳动力市场由供大于求的格局转变为供不应求,如果不能在全新的人口结构下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源泉,将使得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放缓,同时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即未富先老。然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他们认为“民工荒”只是一个短期暂时性的问题。综上所述,在学术界对中国刘易斯拐点愈加关注并出现诸多争论的背景下,笔者认为准确判断刘易斯拐点将有助于认清中国经济增长的全貌,并能对

2、研究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路径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1.1.2研究意义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发生悄然变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刘易斯拐点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理论意义。笔者认为目前学术界对于判断中国刘易斯拐点的时点分歧较大的原因如下:第一,概念不统一,刘易斯拐点最先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提出,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他将联接“二元经济”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交点称为“刘易斯拐点”,而后刘易斯发表了《对无限劳动力的反思》一文,对前文“刘易斯拐点”进行了补充,提出了“刘易斯第一拐点”和“刘易斯第二拐点”的说法

3、。不同的学者对于“刘易斯拐点”的理解不同,从而导致有的学者研究“刘易斯第一拐点”,有的学者研究“刘易斯第二拐点”,使得概念无法统一。第二,对刘易斯拐点的内涵把握不同,刘易斯拐点理论主要研究对象系非熟练劳动力和“传统部门”,放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传统部门应当为农业部门,有的学者并未完全把握该内涵。第三,研究模型及数据不同,从而使得结论不同。本文将首先梳理与中国刘易斯拐点相关的研究成果,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夯实基础。同时,笔者将详细阐述相关概念和内涵,辨析目前存在的研究误区,从而加深对刘易斯拐点的理解。其次,现实意义。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最

4、重要的意义是说明经济发展初期通过推动劳动力要素市场化进程来促进经济发展阶段的结束,经济发展需要寻求新的推动力。相比于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前,刘易斯拐点以后的经济推动力将发生相应变化,因而政府在刘易斯拐点前后的经济政策必然会发生相应改变。按照人口结构发展的自然规律,我国刘易斯拐点日益趋近的趋势毋庸置疑,不难理解,该趋势会引起产业结构、要素禀赋和增长方式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鉴于此,正确判断中国刘易斯拐点,对于个人、厂商作出经济决策及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长足的现实意义。最后,中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对于世界经济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6

5、万方数据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中国刘易斯拐点判断及实证分析2010年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也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上述事实说明中国经济已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从某种程度上讲,在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成功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再平衡将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显著的正外部性,尤其对处于世界供应链和商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出水平产生溢出效应。同时,不断提升的劳动力成本将对中国贸易伙伴国的价格水平及进出口情况产生一定影响。综上,一旦中国刘易斯拐点到来,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必然会通过国际贸易和投资传导至其他国家。1.2研究

6、思路和技术路线1.2.1研究思路本文研究思路具体如下(参见图1.1)(1)本文将首先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2)接下来对“刘易斯拐点”和“二元经济”概念进行解释并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旨在整理已有研究成果,并总结其不足之处,以便加以改进。(3)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二元经济特性、制度因素及人口结构、劳动就业等具体情况,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打下现实国情基础;(4)对刘易斯模型、南亮进准则等相关理论模型的主要思想进行详细梳理,为后文打下理论基础;(5)然后采用1990.2010年我国31各省、直辖市及自

7、治区的面板数据,借助南亮进判定准则进行实证分析,试图判断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6)最后,笔者在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述本篇研究,提出论文的最终结论,并讨论关于应对刘易斯拐点的政策措施。7万方数据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中国刘易斯拐点判断及实证分析1.2.2技术路线第二章相关概念和文献综述第六章结论及政策建议整篇论文采用层层递进的研究路线,全文前两章可概括为第一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厘清概念、文献综述为后文打下基础;本文第三章我国经济发展及人口结构实际情况、第四章理论模型和第五章实证分析可概括为第二部分,也是本篇

8、论文的核心部分,该部分笔者通过经验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刘易斯拐点进行判断;本文第六章结论及政策建议为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经验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提炼出最终结论并针对该结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1.3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3.1研究方法笔者将借助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