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

县域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

ID:34838016

大小:371.07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3-12

县域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_第1页
县域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_第2页
县域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_第3页
县域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_第4页
县域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县域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身的兴趣。我是一名县域高中教师,这样对于县域教师的专业发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有更多的了解,我千方百计想办法,和学校的一线教师进行访谈,调查,我查阅了大量的关于本课题研究的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籍。二是来源于我导师的启发,导师建议我的研究方向最好和我的工作实践相结合,与工作经历相吻合,讲究论文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第二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的目的随着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推进,县域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满足其要求,县域教师要合作分享,交流学习,并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反思才。我国县域教师由于所处的特殊生境和专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支撑,教师职

2、后培训模式单一,尤其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对县域校际交流合作关注甚少,没有促进县域学校把参加县域校际交流合作学习当作自身发展的一个手段,一些自身有优势的学校更不愿意把优势资源与他人分享,仍沿用闭门造车、自我发展的意识,县域教师专业发展进程的缓慢和滞后的问题暴露无遗。如何快速、高质的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健康、持续发展引起专家的广泛关注。县域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可以为县域教师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广泛交流、沟通和发展,教师的教学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和提高。二、研究的意义本研究基于学习人的基

3、本观点,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体动力学理论,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与县域教师的校际合作交流学习的实际困难相结合,在与县域教师进行交谈,走访,构建模式、支持性条件、运作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考虑构建县域教师学习共同体,使其理论体系和实践意义更丰富。第三节研究综述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一、国外相关研究(一)共同体的相关研究,德国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d·Tonnies)在19世80年代分离出了“共同①体”这一概念。标志着其在教育学领域开始真正被使用。美国在1983年出台了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必须进行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其强调“平庸”给美国中

4、小学教育带来严重的弊端,“平庸”的原因主要在于师资质量不高。正式有了这样的一个教育发展的契机,于是国家开始了旨在提高公共教育质量,使教学成为真正的专业的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变革运动。世界各国纷纷学习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运动,取得最大成就的是西方社会。许多发达国家尤其像英国等纷纷开始将教师专业化纳入教育政策视野,并对传统教师教育的弊端进行一系列改革。教师教育集中在学习者的共同体而非个人的努力。他强调的是团队意识,强调在各种专业共同体之中来塑造升华教师,促进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个人和团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二)国外相关研究国外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起步较

5、早,笔者通过归纳国外学者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探析的。第一,从理论的发展角度。布朗于1989年等人在其论文中提到“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强调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是其中的一部分,对其负责第二,从专业发展角度。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专业学习理论和实践为中心。第三,从信息网络角度。1993年,瑞尼古德(Rheingold)首先提出“虚拟学习共同体”(VirtualLearningCommunity)这一概念,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迅速成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三)构建的相关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和

6、诠释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过程。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一般是分两种形成的。第一,由教职员工自发而形成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支持机构如果不给予一些积极的支持性条件,其也很难以运行下去,例如迈阿密大学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其初期形成主要缘于教师的提议,然而其启动及运行也是在教师的支持机构与倡议者的双向合力下完成的。第二,由管理者主动发起①陈梦琳.论高中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5:20.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除了要拥有政策上的优势外,也离不开科学理念的指导和有效策略的帮助。彼得·圣吉(PeterM.Senge)强调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

7、起形成之初,应由校长召集一批具有使命感和勇于教育改革运动的教师,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示范作用的核心团队,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并最终形成组织愿景。而胡弗曼和海普(Huffman,HIPP)则强调的是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所经历的阶段,即:发起阶段、执行阶段和制度化阶段。大部分学者认为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需要具备三个重点,即:确立共同愿景,如何进行领导权力的分配,以及如何进行共同体运作机制的建立。二、国内相关研究(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第一次把“学习共同体”引入中国的是钟启泉。中国教育界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历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些著作

8、和论文中。根据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成果的时间、数量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