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指导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指导

ID:34853399

大小:2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2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指导_第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指导_第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指导_第3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指导_第4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页眉.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指导根据往年的考试情况来看,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工作预计在今年10月中旬展开,笔试时间一般为11月底或12月初。《申论》科目作为一门难度较高的综合科目,许多考生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系统科学的复习导致的。公务员考试本身其实不是非常的难,但是,由于竞争的激烈使得按照传统的复习方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从录用比率来看,其实,综合能力是越来越看重的。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可以仔仔细细的冷静洞悉自己的不足和长处,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考生要对申论考试中常见的概括题、对策题、分析题、文章写作题进行专项复习,找全题型种类,积累做题技巧,查漏补缺,

2、历年申论真题、模拟题、冲刺卷请见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同时,要注重申论测查能力的培养训练,即针对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贯彻执行、文字表达五项能力,找出优势,明确弱项,巩固和强化自己所擅长的能力,补足知识、能力、技巧的短板。其次,要多关注时事热点。多浏览人民网、新华网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等,重点关注这些网站中的理论、时事和热点评论。对于这些热点,考生不必机械的去记忆,而是要联系热点、分析热点,将这些热点与申论考试主题建立联系。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辅导专家将针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常考题型进行分类指导:一、如何概述页脚..页眉.概述内容就是概括叙述材料

3、的内容。一般来说,概述内容就是要求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涵盖几个方面、几个层次,或者是材料反映的内容包括几方面意见、争议。概述是人们的认识从具体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转化的具体实现,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概述可以高屋见瓴避免就事论事,使认识深入到事物内部。概述是对一段过程作简明扼要介绍或交待,也可以对若干段文字材料进行归纳或总结,但它不应是量上的简单压缩,而应是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提炼。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说明的意义的普遍性就越大。申论考试越来越注重对概述内容的考核。内容概述只是要求将材料所反映的各方面、各层次的问题,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而不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

4、深入分析、加工,究论本质。考生都要将概述出的内容有条理、有先后的表述出来,而不是一定按着材料中内容存在的顺序将材料信息缩写下来。一般来说所说的逻辑顺序包括:第一,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第二,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对策。第三,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述问题的表现形式提出对策。页脚..页眉.第四,综述材料主要问题问题现状展望未来形式提出对策。二、如何概括对于概括主要问题的字数一定要严格控制,在考试时,回答这个问题要求非常简练。一般来讲,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第一句话:用一句话概述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形为:材料中的内容、问题,暴露/反映出主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

5、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例如:阜阳奶粉事件、毒豆芽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第二句话:简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或简述该问题的表现形式等。基本形为:原因1、原因2、原因3,是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或者,该问题暴露出问题1、问题2、问题3等问题。例如:它暴露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些食品企业唯利是图、安全意识薄弱,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等问题。第三句话:用一句话总结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为对策性的结论。建立和完善对策,刻不容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页脚

6、..页眉.例如: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三、如何分析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才是提出对策的金钥匙。那么,应该如何使用因果分析法分析问题呢?也就是应该怎样对一个问题进行因果分析呢?事实上,分析原因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归纳出最普遍应用的几个方法:利益分析法、供需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一)利益分析法利用利益分析法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具体思路包括三项:第一,确定利益的主体及其性质,是利益分析的首要程序。第二,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确定利益的主体和性质,还需要进一步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前者是为了排除非正当的利益,后者则是要在正当的利

7、益中区分利益的轻重、大小,从而为目标选择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第三,利益分析法的落脚点,就是依据分析出的原因,提出相应合理、可行、有效的对策。(二)供需分析法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也适用于认识分析和正确处理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社页脚..页眉.会在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或协调发展关系,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状态,整个社会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和发展。一旦失衡,问题不可避免。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供需平衡理论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供需分析法。供需分析法适用于分析市场经济中存在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