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meta分析

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meta分析

ID:34858186

大小:2.74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3-12

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meta分析_第1页
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meta分析_第2页
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meta分析_第3页
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meta分析_第4页
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meta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meta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R735.2密级:公开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学位论文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论文题目(中文)Meta分析AssociationbetweenGSTT1polymorphism论文题目(外文)andthesusceptibilitytocolorectalcancer:aMeta-analysis研究生姓名杨天宁学科、专业临床医学·肿瘤学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学位级别硕士导师姓名、职称关泉林教授论文工作起止年月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论文提交日期2015年09月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11月学位授予日期校址:甘肃省兰州市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2、,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兰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3、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可以公开□不宜公开,已在学位办公室办理保密申请,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请在以上选项内选择其中一项打“√”)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日期: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中文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VIP数据库、C

4、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全面检索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纳入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表,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两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6篇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共纳入结直肠癌患者16202例,对照组共纳入22044例健康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具有相关性[OR=1.21,95%CI(1.10-1.32)]。按照地域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GSTT1基因位点多态性与亚洲地区人群[OR=1.14,95%CI

5、(1.06-1.22)]、欧洲地区人群[OR=1.35,95%CI(1.14-1.58)]、美洲地区人群[OR=1.29,95%CI(0.96-1.72)、中国地域人群[OR=1.18,95%CI(1.07-1.31)]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具有相关性;按照人种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GSTT1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高加索人种[OR=1.30,95%CI(1.13-1.50)]及亚洲人种[OR=1.13,95%CI(1.01-1.28)]亦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具有相关性。结论:GSTT1基因缺失型增加了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关键词:结直肠癌;谷胱甘肽转硫酶T1;单核苷酸多态性;Me

6、ta分析AssociationbetweenGSTT1polymorphismandthesusceptibilitytocolorectalcancer:Ameta-analysisAbstractsObjective:ToquantitivelyassesstheassociationbetweenGSTT1(glutathioneS-transferasesT1)polymorphismandthesusceptibilitytocolorectalcancerusingmeta-analysis.Methods:WesearchedPubMed、EMBASE、Cochra

7、neLibrary、ChineseBiomedicalLiteratureDatabase、ChongqingVIP、CNKIandWanfangdatabasetoidentifyrelevantliteratureusingmeta-analysis.Tworeviewersindependentlyscreenedliteratureaccordingtotheinclusionandexclusioncriteria,extracteddata,andevaluated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