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全国高中地理必修三检测题

鲁教全国高中地理必修三检测题

ID:34861557

大小:59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2

鲁教全国高中地理必修三检测题_第1页
鲁教全国高中地理必修三检测题_第2页
鲁教全国高中地理必修三检测题_第3页
鲁教全国高中地理必修三检测题_第4页
鲁教全国高中地理必修三检测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教全国高中地理必修三检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10月阶段性检测高二地理注意事项:1.请把第Ⅰ卷的答案连同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内部所有特征完全一致B.区域划分的指标一般都是综合性的,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很少C.区域划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了解区域内部特征D.区域是按一定指标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

2、答2~4题。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2.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3.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4.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5.下图表示我国某种土地资源的分布情

3、况。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A.a水田b旱地c林地d荒山B.a水田b旱地c草地d林地C.a水田b旱地c林地d草地D.a水田b林地c草地d荒山6.“干旱是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总特征,其他地理要素总是与其力求保持协调一致”,这句话反映的区域特征是A.整体性B.开放性C.差异性D.逻辑性6/67.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有A.塔里木盆地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8.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C.经济增

4、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9.青藏高寒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10.“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A.整体性B.阶段性C.开放性D.综合性11.暖温带、亚热带等热量带的划分指标是A.气温B.积温C.均温D.温差12.有关均质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质区即面积相差不大的区域B.按若干自然要素划分出的区域是均质区C.均质区只能按照人文要素来划分D.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内在一致性的区域

5、13.区域再生阶段采取的措施有A.积极整治环境B.扩大工业规模C.加快资源结构调整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据此回答14~15题。14.这句话显示了区域特征的()A.整体性B.开放性C.差异性D.层次性15.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   C.土壤D.水文16.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17.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因地而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B.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

6、是环境污染C.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D.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6/618.下列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A.粮食单产不高→干旱加重B.毁林开荒→水土流失C.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D.水土流失→肥力下降19.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尊重和关心生物群落B.建自然保护区保护地球的生存能力和生物多样性C.加大煤铁采挖力度,以获高额利润D.使人口数量保持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20.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21.下列人类生产活动中,可引起

7、生态破坏的是A.围湖造田B.黄土高原上种树种草C.半干旱草原上退耕还牧D.工业废水排入海洋22.20世纪中叶以后,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公害事件,主要发生在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经济高速发展的东南亚国家D.热带雨林锐减的亚马孙平原23.有关矿产资源濒临枯竭的叙述正确的是A.广大发展中国家消耗了大量的矿石资源B.发达国家的矿石生产量大于消费量C.全世界矿石资源探明速度已明显下降,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D.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8、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读图,完成25~27题。25.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