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两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ID:34865574

大小:3.91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3-12

两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_第1页
两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_第2页
两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_第3页
两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_第4页
两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密级:论文编号中囯农他科辱i院学位论文两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Characterization,GeneticAnalysisandGeneMappingoftwoSpottedLeafMutantsinIRice硕士研究生:李小红指导教师:吴建利研究员申请学位类别:农学硕士专业:作物种质资源学研究方向:基因发掘与功能验证培养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提交日期2015年5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

2、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宄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时间:年6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中国农业科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米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中国农业科学院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研

3、宂生签名:时间:年<月1曰时间:年<月(曰导师签名: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论文题目两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作物种质资源基因发掘与功论文作者李小红专业研究学能验证指导教师吴建利培养单位(研宄所)中国水稻研宄所姓名职称硕(博)单位专业签名硕导口评阅人博导口硕导口博导口硕导口

4、答辩主席博导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硕导口生物化学与陶跃之研宄员毒学与生物技术研宄博导V分子生物学答辩委员

5、所硕导口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生物化学与<凃巨民教授博导V技术学院分子生物学硕导口杭州师范大学生命科生物

6、化学与沈波教授博导V学院分子生物学硕导口作物遗传育胡培松研宄员中国水稻研宄所博导V种硕导口作物遗传育唐绍清研宄员中国水稻研宄所博导V种硕导口博导口硕导口博导口会议记录(秘书)郭丹2015年05月26日下午13点,中国水稻研究所密级:论文编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两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Characterization,GeneticAnalysisandGeneMappingoftwoSpottedLeafMutantsinRice硕士研究生:李小红指导教师:吴建利研究员申请学位类别:农学硕士专业

7、:作物种质资源学研究方向:基因发掘与功能验证培养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5月Secrecy:No.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DissertationCharacterization,GeneticAnalysisandGeneMappingoftwoSpottedLeafMutantsinRiceM.S.Candidate:Xiao-hongLiSupervisor:Jian-liWuDegree:MasterofAgriculturalSpeci

8、alty:CropGermplasmResourcesMay2015摘要本研究以从IR64化学诱变得到突变体库中筛选到的两个水稻斑点叶突变体hm197和hm83为材料,对突变体的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白叶枯病抗性以及遗传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控制突变体斑点叶性状的基因进行了定位,为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本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双环氧丁烷(diepoxybutane,DEB)诱变优良籼稻品种IR64,获得遗传稳定的水稻褐色斑点叶突变体hm197。在大田自然条件下,该突变体褐色斑点自播种后10周开始于叶尖出

9、现,而后慢慢扩散至全叶。与野生型IR64相比,突变体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显著下降。遮光处理表明,hm197褐色斑点的形成受自然光照的诱导。此外,hm197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效率也比野生型显著降低。组织化学分析表明,突变体中有H2O2和O2的沉积,这是褐色斑点产生的直接原因。与IR64相比,hm197叶片中清除氧自由基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氧化酶(APX)的活性极显著上升,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则显著下降。此外,突变体叶片中总可溶蛋白含量明显下降以及MDA含量显著上升,

10、hm197表现出早衰迹象。抗病性鉴定表明,突变体比野生型对多个白叶枯病菌小种的抗性显著增强,是一个广谱抗性的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该褐色斑点性状受一对新的隐hm197hm197性核基因控制,暂名spl,通过图为克隆法将spl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上67kb的区段内,候选基因的筛选鉴定正在进行当中。2、利用烷化剂甲基磺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