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缺血致认知障碍大鼠线粒体损伤机制及脑脉泰保护作用研究

慢性脑缺血致认知障碍大鼠线粒体损伤机制及脑脉泰保护作用研究

ID:34879374

大小:4.69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3-13

慢性脑缺血致认知障碍大鼠线粒体损伤机制及脑脉泰保护作用研究_第1页
慢性脑缺血致认知障碍大鼠线粒体损伤机制及脑脉泰保护作用研究_第2页
慢性脑缺血致认知障碍大鼠线粒体损伤机制及脑脉泰保护作用研究_第3页
慢性脑缺血致认知障碍大鼠线粒体损伤机制及脑脉泰保护作用研究_第4页
慢性脑缺血致认知障碍大鼠线粒体损伤机制及脑脉泰保护作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脑缺血致认知障碍大鼠线粒体损伤机制及脑脉泰保护作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慢性脑缺血致认知障碍大鼠线粒体损伤机制及脑脉泰保护作用研究StudyonMitochondrialDamageMechanismsofCognitiveImpairmentFollowingChronicCerebralIschemiainRatsandProtectiveEffectsofNaomaitai作者姓名:牟静静专业名称:神经病学指导教师:孙莉教授学位类别:医学硕士答辩日期:2015年5月27日前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痴呆人口也不断增多。在欧美国家中,血管性痴呆(VD)在老年期痴呆类型中位居第二位,阿尔兹海默症(AD)占痴呆发病的首位,而在包括中国在

2、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VD是比AD更常见的痴呆类型,更加引起我国医学界的重视。V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对个人、家庭及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关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多年来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主要集中在脑缺血后引起的胆碱能系统受损、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能量代谢障碍及遗传因素等方面。针对血管性痴呆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个方面。一级预防主要针对引起慢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随着研究进展,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脂、胰岛素抵抗、感染等都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有关。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

3、功能障碍和预防再次卒中所采取的措施。改善循环代谢,提高脑细胞供氧,挽救缺血半暗带。前人研究发现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和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具有明显作用。钙超载参与细胞凋亡,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也较满意。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等)可使细胞自由基减少,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慢性脑缺血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对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寻找可能的治疗靶点及靶向药物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氧化应激是急性脑缺血的重要损伤机制,近年来慢性脑缺血所引起的氧化应激的作用

4、也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线,关于氧化应激的发生、作用机制及的靶向药物也将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I中文摘要慢性脑缺血致认知障碍大鼠线粒体损伤机制及脑脉泰保护作用研究血管性痴呆是一系列脑血管病因素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同时伴有严重记忆减退和认知障碍的综合征。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发病原因中居首位。各种因素引起的慢性脑缺血作为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被认为是VD、AD、Binswanger病等许多疾病的共同的病理生理过程,成为研究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的主要研究方向。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模拟慢性脑缺血导致血管性痴呆模型,能够检测到海马、皮质等区域脑血量下降,神经元细胞脱失凋亡,

5、乙酰胆碱水平下降,能量代谢异常及氧化应激等变化。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慢性脑缺血早期与线粒体代谢有关的多种神经突触蛋白已发生改变。线粒体作为能量产生的工厂,同时也是细胞内产生氧自由基最多的部位。早期应用脑脉泰可提高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改善大鼠认知功能。脑脉泰是由红参、三七、当归、丹参等组成的中药制剂,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但其改善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1.制备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观察其线粒体发病机制。2.观察脑脉泰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海马及额叶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究脑脉泰改善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的病理基础及线粒体抗

6、氧化应激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术后分别给予脑脉泰不同剂量灌胃治疗6周。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变。2.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及额叶皮质神经元形态变化。3.检测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脑组织线粒体功能,包括线粒体活性氧(ROS)、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线粒体肿胀度、膜电位等;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线粒体Sirt3和PGC-1α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空间探索实验中发现,与假手术组相II

7、比,模型组大鼠在跨越原平台时间和次数上均减少,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记忆能力下降。高剂量给药组跨越原平台时间和次数提高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的运动轨迹图可看出,模型组的运动轨迹为边缘式,而假手术组大鼠运动的目标性较强,多集中在原平台所在的第三象限,给药组大鼠运动轨迹较模型组改善明显,尤其是高剂量给药效果更好。2.观察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HE染色病理切片可以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海马CA1区和额叶皮质的正常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缺失严重。脑脉泰给药组HE染色神经元细胞核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