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蛀果蛾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鳞翅目蛀果蛾科)

桃蛀果蛾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鳞翅目蛀果蛾科)

ID:34881831

大小:24.09 MB

页数:137页

时间:2019-03-13

桃蛀果蛾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鳞翅目蛀果蛾科)_第1页
桃蛀果蛾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鳞翅目蛀果蛾科)_第2页
桃蛀果蛾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鳞翅目蛀果蛾科)_第3页
桃蛀果蛾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鳞翅目蛀果蛾科)_第4页
桃蛀果蛾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鳞翅目蛀果蛾科)_第5页
资源描述:

《桃蛀果蛾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鳞翅目蛀果蛾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Q964学校代码:10712UDC:595.7研究生学号:2010060058密级:公开2015届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桃蛀果蛾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鳞翅目:蛀果蛾科)学科专业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研究方向昆虫形态学研究生陈静指导教师花保祯教授完成时间2015年10月中国陕西杨凌Classificationcode:Q964Universitycode:10712UDC:595.7Postgraduatenumber:2010060058Confidentialitylevel:PublicThesisforDoct

2、oralDegreeNorthwestA&FUniversityin2015MORPHOLOGYANDULTRASTRUCTUREOFTHEPEACHFRUITMOTHCARPOSINASASAKIIMATSUMURA(LEPIDOPTERA:CARPOSINIDAE)Major:AgriculturalEntomologyandPestControlResearchfield:InsectMorphologyNameofPostgraduate:ChenJingAdviser:Prof.HuaBaozhenDateofsubmiss

3、ion:October2015YanglingShaanxiChina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的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结果;论文中的研究数据及结果的获得完全符合学校《关于规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暂行规定》,如果违反此规定,一切后果与法律责任均由本人承担。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结果,也不包含其他人和自己本人已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

4、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的致谢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的承诺本人承诺:我的博士研究生所呈交的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是在我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结果,属于我现岗职务工作的结果,并严格按照学校《关于规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暂行规定》而获得的研究结果。如果违反学校《关于规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暂行规定》,我愿接受按学校有关规定的处罚处理并承担相应导师连带责任。导师签名:时间:年月日关于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学位(毕业)论文的知

5、识产权归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人同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同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本学位(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授权汇编录入《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出版,并享受相关权益。本人保证,在毕业离开(或者工作调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发表或者使用本学位(毕业)论文及其相关的工作成果时,将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否则,愿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有关规定接受处理并承担法律责任。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包括研究生本人)未经本论文作

6、者的导师同意,不得有对本论文进行复制、修改、发行、出租、改编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否则,按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有关规定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保密的学位论文在保密期限内,不得以任何方式发表、借阅、复印、缩印或扫描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导师签名:时间:年月日桃蛀果蛾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鳞翅目:蛀果蛾科)摘要桃蛀果蛾CarposinasasakiiMatsumura(鳞翅目Lepidoptera:蛀果蛾科Carposinidae)是东亚果园重要的蛀果害虫,以幼虫蛀食果实,寄主植物包括桃、杏、山楂、苹果

7、、梨、枣、酸枣和石榴等10多种果树,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目前对该虫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活史、种群动态和综合防治等方面,而对其形态学,特别是超微形态学鲜有涉及。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桃蛀果蛾成虫以及卵、幼虫、和蛹的形态及其相关感器,可望为该虫的某些行为提供形态学依据;并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不同寄主上桃蛀果蛾翅形的差异,为研究该虫的形态分化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成虫形态:桃蛀果蛾成虫触角线状,复眼位于头部两侧。口器虹吸式,雌性下唇须明显长于雄性。前翅翅面近基部和中部有7–9簇黄褐色斜立鳞片丛,

8、后翅灰白色。前足有净角器,中足和后足胫节有距。口器、触角和外生殖器上感器较为丰富。成虫口器主要由1个卷曲的喙管和1对发达的下唇须组成,其余部分均有不同程度退化。喙管由下颚的外颚叶演化而成。3节的下唇须表现出明显的性二型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