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海洋溶藻细菌的筛选及其溶藻活性物质的研究

高效海洋溶藻细菌的筛选及其溶藻活性物质的研究

ID:34888819

大小:3.04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3-13

高效海洋溶藻细菌的筛选及其溶藻活性物质的研究_第1页
高效海洋溶藻细菌的筛选及其溶藻活性物质的研究_第2页
高效海洋溶藻细菌的筛选及其溶藻活性物质的研究_第3页
高效海洋溶藻细菌的筛选及其溶藻活性物质的研究_第4页
高效海洋溶藻细菌的筛选及其溶藻活性物质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效海洋溶藻细菌的筛选及其溶藻活性物质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学校代码10590级UDC.70分13iH夂'fSHENZHEN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高效海洋溶藻细菌的筛选及其溶藻活性物质的研究申请人姓名胡平申请人学号2120180430专业名称生物学导师姓名及职称胡章立教授陈辉蓉讲师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⑩平

2、曰期:>/厂年f月7曰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深圳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深圳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他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査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深圳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涉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科曰期:年;月^曰日期:年j•月丨^曰分类号Q5、Q7学校代码10590UDC5

3、70密级公开深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效海洋溶藻细菌的筛选及其溶藻活性物质的研究胡平学科门类理学专业名称生物学学院(系、所)生命科学学院指导教师姓名胡章立陈辉蓉摘要近海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及赤潮的频繁暴发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海洋生态灾难,不但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造成渔业、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的损失,甚至危及人类健康。从生态安全的角度考虑,开发微生物(包括溶藻细菌)作为潜在的控藻工具,相比物理及化学手段控藻具有更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细菌和藻类是水生态系统中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相互抑制的两大类群,特别是溶藻细菌在海洋赤潮消

4、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首先对来自红海海域的300余种海洋细菌粗提物进行了高通量筛选,发现了四种对赤潮藻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globose)有明显杀灭作用的粗提物;从广西赤潮水样中也分离出了三株对不同赤潮藻有溶藻效果的细菌。在深圳大梅沙海域暴发的血红哈卡藻(Akashiwosanguine)赤潮海水中我们分离到对血红哈卡藻具有溶藻效果的细菌,其中三株细菌(H82,H104和H115)溶藻效果较强,通过菌落特征以及16SrDNA核苷酸序列分析对以上溶藻细菌进行了初步鉴定;同时对溶藻细菌的溶藻活性、溶藻细菌

5、VBNC状态转换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溶藻细菌H115的溶藻物质进行分离鉴定。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球形棕囊藻(P.globose)为实验藻种,利用香港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提供的红海海域细菌粗提物,进行溶藻活性物质高通量筛选,选出编号为97,104,111以及259的几种溶藻活性较强的粗提物;(2)通过液体感染法从广西赤潮水样中分离到1株对血红哈卡藻(A.sanguine)具有溶藻效果的细菌(H108),1株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具有溶藻效果的细菌(H109),1株对球形棕囊

6、藻(P.globose)具有溶藻效果的细菌(H107);从深圳大梅沙赤潮水样中分离到21株对血红哈卡藻具有溶藻效果的细菌,其中三株细菌溶藻效果较强,分别命名为H82、H104和H115;利用细菌16SrDNA基因对以上部分溶藻菌进行序列分析,比对结果表明:H108可能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strainATCC17749),H107可能为海科贝特氏菌(CobetiamarinastrainNBRC102605),H82可能是杀鱼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piscicidast

7、rainIAM12932),H104可能是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strainNBRC15630),H115可能是巴西弧菌(VibrioIbrasiliensisLMG20546);(3)以血红哈卡藻(A.sanguine)为实验藻种,对从大梅沙水样分离的三个较强溶藻菌株(H82、H104和H115)进行溶藻实验,此三株溶藻菌均能在菌藻体积比比例为1:200,菌藻个数比约为100:1时能够在一小时(1h)内使大部分藻细胞失去活动能力,藻细胞光合活性(Yield值)快速下降;4h内藻细胞的死亡率达到9

8、7%以上;经0.22µm滤膜过滤或高温高压处理过的三种细菌菌液仍具有溶藻效果,表明它们均是通过分泌具有热稳定性的非蛋白类代谢物进行溶藻作用。测定溶藻过程中血红哈卡藻的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活性,发现加入溶藻菌处理1h后的血红哈卡藻MDA含量和SOD活性均有所上升,说明溶藻菌作用下的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