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型研究

安徽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型研究

ID:34910194

大小:2.96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3-13

安徽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型研究_第1页
安徽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型研究_第2页
安徽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型研究_第3页
安徽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型研究_第4页
安徽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与;S432.4+4:S"5.2单位代码:10364密级:学与:1272QQ38学位论文安徽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型研究IsolationIdcn杜flcationandFathotesof户始少々化0^71soVigin,yp抑/AnhuiProvince研究生:李增辉指导教师:高智谋教授申请学位级别:农学硕±专业名称:棺物病理学研究方向:真甫学及植物真菌病害所在学院;楠物保护学院答辩委员会主席二〇—五年六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的

2、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论,除了文中特别加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一。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屆、〇終-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杏命^签字日期:年月V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安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安徽

3、农业大学可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可从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麥啼指导教师签名;碑(.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例(年^月f/日g}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通作单位;电话:信地址:邮编:DissertationforMaster’sDegreeIsolation,IdentificationandPathotypesofPhytophtho

4、rasojaeinAnhuiProvinceMasterCandidate:ZenghuiLiSupervisor:Prof.ZhimouGaoMajor:PlantPathology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Hefei,Anhui,ChinaJune2015摘要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我国大豆的检疫性、毁灭性病害,对大豆生产威胁极大。近年来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地区夏大豆生长中后期根腐病类病害发生普遍。作者从安徽省涡阳、怀远、固镇三地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夏大豆病株,并从安徽省各大豆主产区夏大豆田广泛采集表层土样471份,经分离纯化获得疫霉菌株4

5、3株,其中自病株分离菌株3株。土样分离结果表明,多地土样检测到大豆疫霉的存在,其中怀远、涡阳、固镇分离出菌株的频率较高。从中选择在地区、来源上有代表性的6个疫霉菌株(GY4、HY16、GZ10来源于大豆田土样,GY8、HY11、GZ21来源于大豆病株)为供试菌株,从形态学、致病性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三个方面对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的6个疫霉菌株在LBA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质地均匀;菌丝无隔,致密,具近直角分枝;在10%V8培养液中,孢子囊顶生,在水中不脱落,卵形至椭圆形,无明显乳突,有内层出现象,长宽比大于1.6:1;均为同宗配合,在LBA

6、培养基上单株培养能产生大量卵孢子,藏卵器球形,雄器大多侧生;接种合丰35大豆品种后均出现典型的大豆疫霉根腐病症状。rDNA-ITS序列分析表明,6个疫霉菌株与GenBank中的大豆疫霉的ITS序列同源性均高达100%。结合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以及分子鉴定,将其鉴定为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采用已知抗病基因的鉴别寄主测定了43个分离物的致病型。致病型测定表明,此43个大豆疫霉菌株分别属于38个不同的致病型。其中频率最高的致病型是3c、4、6、7,有4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9.30%;可以克服10个抗病基因的菌株有2个,可以克服9个抗病基因

7、的菌株数也有3个,这说明在安徽省的大豆主产区存在一定比例的大豆疫霉强毒力菌株。可以克服Rps1c的菌株最少,频率为2.33%,可以克服Rps1a和Rps1k的菌株频率也低于10%;能克服Rps5和Rps7的菌株出现的频率最高,均为65.12%,能克服Rps3a、Rps3b、Rps3c、Rps4和Rps6的菌株频率也都超过了50%,它们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很低。含有Avr-1c的菌株数最多,出现的频率高达97.67%,含有Avr-1a、Avr-1k的菌株频率均超过90%,它们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很高。关键词:大豆疫霉,分离,鉴定,核糖体DNA-ITS,致病型,无毒

8、基因IAbstractPhytophthoraro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