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级区域地理复习《南亚——印度》教案

高二级区域地理复习《南亚——印度》教案

ID:34912448

大小:14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14

高二级区域地理复习《南亚——印度》教案_第1页
高二级区域地理复习《南亚——印度》教案_第2页
高二级区域地理复习《南亚——印度》教案_第3页
高二级区域地理复习《南亚——印度》教案_第4页
高二级区域地理复习《南亚——印度》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级区域地理复习《南亚——印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教案(一)教师:梁敏娟学科:地理2014年3月日第周二年级5、6班教材章节第二章课题南亚印度课型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内容1、南亚的位置、范围及热带季风气候。2、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分布及工业发展特点。3、结合气候图,分析南亚的类型、特点及成因,说明自然带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4、结合矿产图,分析印度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的分布。5、联系南亚的人口增长特点,探究人口问题及措施。等级水平(A)识记(B)理解(C)应用(D)分析(E)综合(F)评价能力目标

2、1、2、识记、理解3、4、5分析、应用、综合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2、通过小组内讨论合作探究完成南亚的类型、特点及成因,说明自然带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印度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的分布及南亚的人口增长特点,探究人口问题及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南亚、印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达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方法和思路。教学设计重点分析南亚的类型、特点及成因,说明自然带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印度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的分布。南亚的人口增长特点,

3、探究人口问题及措施难点分析南亚的类型、特点及成因,说明自然带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印度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的分布。教学技术设备学案、地图册、多媒体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教学环节学习目标1、了解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2、分析说明南亚地形、气候特征以及对南亚(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3、分析说明南亚资源分布与经济布局的关系。[来源:学科网]4、了解影响南亚发展的问题:人口问题和灾害问题。5、学会用地理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南亚各个地理要素间的联系课题概述本节内容包括南

4、亚和印度两部分,在学习了东南亚、东亚与日本的基础以后,学生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方法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所以基础知识以学生自学为主。本节内容共分五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南亚的自然地理,第二课时学习南亚的人文地理知识,第三课时学习印度的自然地理知识,第四课时学习印度的人文地理,第五课时测试。分析讲解引入:师:在亚洲与我国的近邻国家中,有一个国家与我国的关系“很铁”,亲如兄弟;同时也存在这样一个国家:曾经的文明古国,未来的第一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有“金砖四国”的美誉,我国未来潜在的最大竞争对手。这两个国家历

5、史上曾经是同根生,但近现代却屡次爆发战争。这两个国家分别是谁呢?属于哪一个区域?(引入南亚区域,并展示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一、地理位置和范围:展示课件图示“南亚”师指图说明南亚的主要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范围:经纬度:赤道—350N,东经600—东经970之间。北回归线和东经80度从中间穿过。海陆位置:亚洲的南部,印度洋的北岸范围:说明三类国家,内陆山国、临海国、岛国(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学生自主学习南亚的主要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范围: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教学环节分析讲解学生活动设计教

6、师点拨:南亚次大陆和南亚的区别:南亚次大陆: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大陆主体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二、地形——印度的缩影[来源:学科网]教师展示课件图示“南亚地形图”,请学生描述地形类型、分布三大地形区:喜马拉雅山地(北部)——是地势很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一部分。山地北高南低,山势由海拔7000米陡降至300米,山地的垂直变化明显。高山上冰雪覆盖,山麓河谷地带为一片热带风光。居民的农事活动多集中在暖湿的河谷平原一带。教师点出:新生代

7、以来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南亚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多地质灾害。恒河-印度河平原(中部)——平原西起阿拉伯海沿岸,略成弧形向东延伸,直到孟加拉湾沿岸,地势平坦,面积广阔,是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的主要农业区。德干高原(南部)——古老的熔岩高原,构成印度半岛的核心,海拔不高,地势西略高东略低。在高原的东西两侧分布有低矮的山脉,沿海一带有狭窄的平原。问题探究:河流对德干高原南部的地貌发育影响深远。读图分析:河流的流向?河流上游地区地形特征?成因是什么?下游地区地形特征是什么?成因是什么?(自西向东

8、流。上游地区平坦开阔。原因:降水相对较少,流水侵蚀作用微弱;下游地区地形相对破碎,平原面积相对较大。原因:降水较多,河流侵蚀与堆积作用较强。)学生根据地形图描述南亚的地形特征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教师点评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教案(三)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教学环节分析讲解学生活动设计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