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床不同菌种组合发酵效果研究

生物发酵床不同菌种组合发酵效果研究

ID:34926235

大小:6.56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3-14

生物发酵床不同菌种组合发酵效果研究_第1页
生物发酵床不同菌种组合发酵效果研究_第2页
生物发酵床不同菌种组合发酵效果研究_第3页
生物发酵床不同菌种组合发酵效果研究_第4页
生物发酵床不同菌种组合发酵效果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发酵床不同菌种组合发酵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密级UDC单位代码10733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物发酵床不同菌种组合发酵效果研究FermentationEffectofDifferentCombinationStrainsinBreeedingPigonLitter魏平指导教师姓名滚双宝教授(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学科专业名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方向动物遗传学理论与应用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5月27日学位授予日期2015年6月答辩委员会主席阎萍研究员评阅人臧荣鑫教授冯春霞研究员2015年6月FermentationEffectofDifferentCombinationStrainsinBreeedingpig

2、onlitterByWeiPingAThesisSubmittedTo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MasterDegreeSupervisor:Prof.GunShuangbaoFacultyofAnimalScience&Technology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Jun,2015项目资助本论文研究由甘肃省科技创新项目(GNCX-2009-13,GNCX-2012-45)、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2BAD14B1

3、0)资助。甘肃农业大学2015届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随着养猪业向集约化模式的发展,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每年也产生了数量巨大的粪便和污水,对环境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生猪粪尿如何处理成为发展现代养猪业首要考虑的问题。发酵床养猪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措施之一,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商业菌种和土著菌种是传统发酵床的主要菌种,而商业菌种质量参差不齐,价格相对较高,引进的土著菌种应用效果差,导致发酵床养殖成本高、利润降低,所以需要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菌种进行替代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筛选适宜于在西北地区推广发酵床养猪的菌种,本研究以兰州当地菌种、实验室保存的纤维素分解菌群和购买的商业

4、菌种为供试材料,通过模拟发酵床进行试验。共设了7个处理组合,分别为:100%土著菌种(A1)、100%纤维素分解菌群(A2)、100%商业发酵菌种(A3)、30%土著菌种+70%纤维素分解菌群(B1)、70%土著菌种+30%纤维素分解菌群(B2)、50%土著菌种+50%纤维素分解菌群(B3)、不添加任何发酵菌种(CK)。试验期共计60d,前10d为发酵成熟阶段,以后每7d为1期,共7期,从酵熟后开始,每7d早上10时添加一次猪粪。试验前、第25d、第40d下午15时向A1、A2、B1、B2和B3处理组添加等量的菌种和营养液。通过测定温度、pH值、有机质、全氮、粗纤维、铵态氮等指标,结合

5、成本分析,综合判断发酵效果,取得了以下结果:1)从发酵温度来看,添加70%土著菌种+30%纤维素分解菌群的B2组在30cm处平均温度最高(37.66±1.32℃),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2)在整个试验过程中,A1、A2、A3、B1、B2和B3组的pH值始终比CK组低,其中,B2组pH值最低,显著低于CK组(P<0.05)。各试验组的pH值均处在7.0~8.5之间,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3)各试验组铵态氮含量前期快速上升,达到最大值后,由于固氮微生物大量活动及NH3的大量挥发,含量逐渐降低。到第6期时,A1、A2、A3、B1、B2和B3组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

6、05)。I甘肃农业大学2015届硕士学位论文4)C/N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A1、B2和B3组下降趋势明显大于其他组(P<0.05)。到第7期时,各试验组C/N仍保持在20以上,其中B2组C/N最低为(21.24±0.46)。5)各试验组粗纤维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降解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11~35d降解率最大。到第7期时,A2、B2组粗纤维的总降解率分别为44.38%和45.08%,比CK组高7.44%和8.14%。6)各试验组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其中,A1、A2、A3、B1、B2、B3和CK组全氮含量分别比初始降低了36.8%、33.

7、3%、29.6%、30.4%、27.1%、38.6%和29.7%;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初始降低了12.15%、9.97%、11.47%、11.53%、11.66%、12.07%、12.76%。7)成本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床的制作成本,B1、B2和B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A1成本最低,A3成本最高。以上结果表明,B2组发酵的温度相对较高、pH值适宜、C/N调整较好、发酵后营养养分含量高,整体发酵效果最为理想。综合经济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初步确定70%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