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弓根置钉的相关研究及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经皮椎弓根置钉的相关研究及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ID:34961407

大小:25.62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3-15

经皮椎弓根置钉的相关研究及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_第1页
经皮椎弓根置钉的相关研究及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_第2页
经皮椎弓根置钉的相关研究及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_第3页
经皮椎弓根置钉的相关研究及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_第4页
经皮椎弓根置钉的相关研究及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皮椎弓根置钉的相关研究及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密级:UDC:学号: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经皮椎弓根置钉的相关研究及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ARelatedStudyofPercutaneouspediclescrewinvasive&DesignandClinicalApplicationofPercutaneouspediclescrewinvasiveGuidingInstrument鲍立杰培养单位(院、系):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吴培斌教授申请学位的学科门类:医学学科专业名称:外科学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5月答辩委员会主席:董谢平评阅人:马勇陈钢2

2、015年5月一、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签字日期:年月日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3、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导师签名(手写):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论文题目姓名学号论文级别博士□硕士□院/系/所专业E_mail备注:□公开□保密(向校学位办申请获批准为“保密”,年月后公开)I摘要摘要

4、第一部分:下胸椎与腰椎节段椎弓根置钉相关影像学数据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目的利用下胸椎与腰椎椎弓根的的X片及CT片测量相关影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为经皮椎弓根置钉和设计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装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例胸腰椎标准正侧位X片(男性10例、女性10例);收集10例下胸椎与腰椎的CT影像数据。选择无明显骨缺损及发育异常的椎体影像为标本,节段为T9-L5椎体。在X片上测量T9-L5椎弓根进针点的距离及两髂骨最高点连线与各椎弓根进针点的距离。在PACS系统中,CT操作界面下进行T9-L5的椎弓根的长度与椎弓根通道的长度、椎弓根的外倾角与上倾角、椎弓根峡

5、部的高度与宽度的数据测量。结果在X片上显示T9-L5椎弓根影的最外侧缘距离逐渐增大,T9-L1增大缓慢,L2-L5增大明显,男性最大值为66.81mm,女性为63.21mm。男女间各椎体数据对比显示,男性进针点宽度明显大于女性,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髂骨最高点连线到进针点的距离,男性最远为275.32mm,女性为267.49mm,男女间各椎体数据对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髂骨最高点连线均大致平L4与L5间隙。CT测量显示椎弓根的长度显示:L5节段最短,平均为14.5mm;L2节段最长,平均为23.3mm,

6、左右椎弓根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椎弓根通道在T11节段最短,平均为43.3mm;L2节段最长,平均为52.4mm,左右两侧对比无显著差异(P>O.05)。T9-T12的椎弓根外倾角呈下降趋势,从T12至L5呈上升趋势,T12最小,平均为-1.4°;L5最大,平均为24.9°,左右两侧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然而T9-L5椎弓根的上倾角呈减小趋势,T9为最大值,平均为12.9°,L5达最小值,部分呈现负角度,平均为-1.1°,左右两侧的椎弓根角度值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T9-T12椎弓根峡部高度和宽度依次增大,L1-L

7、2节段稍下降,L2-L5呈递增趋势,L5达最大值,左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椎弓根峡部的高度较宽度大。结论下胸椎与腰椎椎弓根的结构虽存在差异,但存在一定规律,准确了解椎弓根形态结构与影像特点,为椎弓根螺钉置入装置设计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指导作用,提高手术安全性与准确性。II摘要第二部分: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装置的设计及研制目的研制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装置,为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辅助手段。方法根据椎弓根在X片与CT上的影像特点及其测量数据,利用该定位装置确定椎体与螺钉的空间位置,结合进针点和上倾角和外倾角设计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装置。结果经皮椎弓

8、根置钉定位装置制作简易,操作方便。结论经皮椎弓根定位装置可应用于临床以便观察其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