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运动改善舒张性心衰运动耐量的作用

被动运动改善舒张性心衰运动耐量的作用

ID:34967310

大小:1.94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3-15

被动运动改善舒张性心衰运动耐量的作用_第1页
被动运动改善舒张性心衰运动耐量的作用_第2页
被动运动改善舒张性心衰运动耐量的作用_第3页
被动运动改善舒张性心衰运动耐量的作用_第4页
被动运动改善舒张性心衰运动耐量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被动运动改善舒张性心衰运动耐量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密级:UDC:学号:416522612030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被动运动改善舒张性心衰运动耐量的作用Theroleinpassivemovementtoimprovetheexercisecapacityofpatientswithdiastolicheartfailure梅易昇培养单位(院、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程晓曙教授主任医师申请学位的学科门类:临床医学学科专业名称:内科学(心血管)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月答辩委员会主席:辛洪波评阅人:万福生魏云峰2015年5月学位论文独创性

2、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梅易昇签字日期:2015年06月03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3、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梅易昇导师签名(手写):程晓曙签字日期:2015年06月03日签字日期:2015年06月03日论文题目被动运动改善舒张性心衰运动耐

4、量的作用姓名梅易昇学号416522612030论文级别博士□硕士√院/系/所医学院专业内科学(心血管内科)E_mail备注:√公开□保密(向校学位办申请获批准为“保密”,年月后公开)I摘要摘要目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健康问题,至今没有以证据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目前有研究发现了运动耐力训练可以改善舒张性心衰的临床症状和预后,那么被动运动对其疗效如何尚存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早期病床上腿部被动运动是否可以显著改善住院舒张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及内皮功能在被动运动改善舒张性心衰运动耐量中的

5、可能作用。背景:内皮功能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内皮功能障碍预示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且可能参与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和疾病的进展。被动运动可以改善慢性失代偿心衰的症状,但其在舒张性心衰中的作用仍然未知。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功能分级II-IV级的舒张性心衰患者(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入院后收集NT-proBNP、内皮功能指数RHI、血管僵硬指数AI、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评分、6分钟步行实验、心脏舒张功能、肺循环压力负荷等相关

6、指标,将其随机分为被动运动组(每分钟40转,持续20分钟的病床上腿部被动运动,训练时间为每天1次,连续3天)与对照组(患者双脚置于被动运动装置上,但不进行被动运动,每天1次,连续3天),干预后收集NT-proBNP、内皮功能指数RHI、血管僵硬指数AI、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心脏舒张功能、肺循环压力负荷等相关指标,通过统计学比较分析被动运动是否可以显著改善住院舒张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及内皮功能在被动运动改善舒张性心衰中的可能作用。结果:共纳入44例舒张性心衰患者,其中包括实验组20例,

7、对照组24例。实验组被动运动治疗前后的NT-proBNP(700.70±750.53vs312.50±364.49pg/ml,P=0.03)、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评分(4.20±1.32vs8.42±2.95,P<0.01)、三尖瓣反流速度(57.82±36.48vs10.28±28.27cm/s,P<0.01)、肺动脉压力(10.07±6.21vs1.67±5.17mmHg,P<0.01)较对照组水平下降差值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RHI(0.11±0.46vs-0.29±0.

8、32,P<0.01)II摘要和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55.90±42.06vs18.42±24.86m,P=0.001)较对照组水平升高差值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运动前RHI与运动前6分钟步行实验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345,P=0.022),运动前后RHI差值d-RHI与运动前后6分钟步行实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