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骨混凝土叠合梁正截面抗弯性能研究

钢骨混凝土叠合梁正截面抗弯性能研究

ID:34973139

大小:4.41 MB

页数:112页

时间:2019-03-15

钢骨混凝土叠合梁正截面抗弯性能研究_第1页
钢骨混凝土叠合梁正截面抗弯性能研究_第2页
钢骨混凝土叠合梁正截面抗弯性能研究_第3页
钢骨混凝土叠合梁正截面抗弯性能研究_第4页
钢骨混凝土叠合梁正截面抗弯性能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骨混凝土叠合梁正截面抗弯性能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学号M201373155学校代码10487密级硕士学位论文钢骨混凝土叠合梁正截面抗弯性能研究学位申请人:赵德玉学科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指导教师:张先进副教授答辩日期:2015年5月20日AThesisSubmittedinPa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CivilEngineeringResearchOnFlexuralBehaviorOfSteelReinforcedConcreteCompositeBeamsCandidate:ZhaoDeyuMajo

2、r:ArchitecturalandCivilEngineeringSupervisor:Assoc.Prof.ZhangXianjin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74,P.R.ChinaMay,2015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

3、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钢骨混凝土结构刚度大、承载能力高、抗震性能优越

4、,这些优点使其成为高烈度设防地区高层、重载、大跨及高耸结构的首选结构形式。近年来,随着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发展,钢骨混凝土叠合构件在建筑业中应运而生,但目前关于该叠合构件的相关研究较少,尚未形成统一的设计理论。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该类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延性。本文通过自编程序,以钢骨混凝土叠合梁为研究对象,运用平面有限元法、极限平衡理论法、叠加法对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对比分析其计算结果,探讨三种方法的准确性和优缺点。同时研究了配钢率、钢骨翼缘尺寸、钢骨位置等因素对该叠合梁正截面承载力的影响。最后,本文用平面有限元法对钢骨混凝土叠合梁

5、的截面延性进行了研究,编制了梁截面曲率延性计算程序,探讨了该叠合梁的截面延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运用Matlab软件绘制出钢骨混凝土叠合梁和普通钢骨混凝土梁的M-θ曲线,得到了不同条件下钢骨混凝土叠合梁截面曲率延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纵筋的配筋率及配置方式、钢骨的配钢率及配置方式、翼缘的宽度等因素对钢骨混凝土叠合梁截面延性有较大的影响。关键词:钢骨混凝土叠合梁平面有限元法正截面受弯承载力M-θ相关曲线延性I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have large

6、 stiffness, high loading capacityand superior seismic performance. These advantages make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become the preferred form of constructionin high-rise buildings,overload structures, large span and high-rise structuresin high intensity seismic a

7、rea.Over the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the u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nents in construction is increasing. While theresearcheson composite componentsarelimited at presentand there are no uniformed design theories of composite compon

8、ents, in this paper westudy the normal section flexural bearing capacity and ductilityo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