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鲳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及潜在有益菌的筛选

银鲳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及潜在有益菌的筛选

ID:34973646

大小:2.81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3-15

银鲳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及潜在有益菌的筛选_第1页
银鲳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及潜在有益菌的筛选_第2页
银鲳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及潜在有益菌的筛选_第3页
银鲳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及潜在有益菌的筛选_第4页
银鲳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及潜在有益菌的筛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银鲳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及潜在有益菌的筛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264研究生学号:M120101004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银鲳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及潜在有益菌的筛选Structuralanalysisofintestinalmicrofloraofsilverpomfretand英文题目:screeningofpotentialbacteria专业:水产养殖研究方向:营养生物学方向姓名:王建建指导教师:施兆鸿二O一五年五月三十日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2、。除文中已经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上海海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本学位论

3、文属于不保密□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1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备注魏华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主席陈乃松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委员黄旭雄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委员陈超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所研究员委员委员委员委员华雪铭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秘书水产与生命学院B楼答辩地点102答辩日期2015.5.302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鲳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及潜在有益菌的筛选摘要益生菌通常是一种或多种活的微生物,足够数量的益生菌对宿主本身是有益的。如今,益生菌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成为其提高产量

4、的重要手段之一。益生菌在鱼类营养,抗病性,免疫调节及其他有益方面已被证实。本研究首先对野生和养殖银鲳(Pampusargenteus)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菌群结构进行了定性对比分析,并对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的菌株进行了鉴定。本实验所用养殖银鲳来自东海水产研究所自行繁育的后代,野生银鲳捕自浙江六横岛附近海域。养殖银鲳的平均叉长为10.5±0.5cm,平均体重为30±5g。野生银鲳的平均叉长为18.0±0.5cm,平均体重为45±5g。养殖银鲳在取样解剖前饥饿24h,野生银鲳暂养24h,暂养用水取自其生存海域。从2个水体中随机各

5、捞取15尾鱼,每3尾分为一组,解剖前进行拍照并测量其叉长和体重。鱼体解剖在冰盘上进行,取整个肠道并用70%的酒精擦拭整个肠外壁,将其分为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分装于无菌离心管内,将每组鱼的各消化肠段混合后-80℃冻存。肠道菌群经培养后,挑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培养,纯化的菌株经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然后对其产酶情况进行筛选。结果发现:野生和养殖种群的消化道菌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种群消化道各部分之间菌群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养殖和野生银鲳均在幽门盲囊中具有最多的可培养细菌菌株,但野生银鲳消化道内主要菌群

6、为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和Pseudochrobactrum,养殖银鲳消化道主要菌群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两种群共有细菌仅一株,即PsychrobacterpiscatoriistrainVSD503,但其分别存在于野生与养殖种群银鲳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在产酶菌株筛选中发现,野生银鲳消化道内分离到16株产酶菌,其中44%可培养菌能产3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蛋白酶,56%能产淀粉酶,11%能产脂肪酶,56%能产纤维素酶,部分菌株可产2株以上的消化酶,其中产三种酶以上的菌株有5

7、株,且产酶量丰富。相对于野生银鲳,养殖银鲳消化道内分离到22株产酶菌,主要以产蛋白酶和淀粉酶为主,70%可培养菌可产蛋白酶,21%可产淀粉酶,仅BacillusthuringiensisstrainVITGS可产纤维素酶,无一株菌产脂肪酶,其中只有BacillusthuringiensisstrainVITGS产三种酶但产酶量相对较少。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银鲳人工养殖中潜在益生菌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采用酶学分析法研究了单因子(温度、pH、发酵时间)变化对野生银鲳(Pampusargenteus)消化道内同时分泌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中

8、两种以上的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在发酵温度对产酶活力的影响实验中,设25℃、28℃、31℃、34℃、37℃和40℃六个温度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