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福成谈晚清政改与经改

薛福成谈晚清政改与经改

ID:35018571

大小:56.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6

薛福成谈晚清政改与经改_第1页
薛福成谈晚清政改与经改_第2页
薛福成谈晚清政改与经改_第3页
薛福成谈晚清政改与经改_第4页
薛福成谈晚清政改与经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薛福成谈晚清政改与经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90:薛福成谈晚清政改与经改薛福成像。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著有《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十四卷、《出使四国日记》六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书。系晚清由洋务转入维新的标志性人物。1890年度事件:薛福成出洋1889年初,出使英法义比大臣刘瑞芬三年任期已满,回国调任广东巡抚,其遗缺本拟由江苏臬司陈钦铭接替。但陈在被任命后一个月因病免职,朝廷遂以刚刚升任湖南按察使。但尚未到任的薛福成代替陈

2、钦铭前赴欧洲,日后成为著名维新派的黄遵宪亦随行。 薛福成于1890年1月自上海出洋,1894年7月任满回国,旋即去世。清廷曾有规定,出使各国大臣有写日记的义务,需将在海外所见,详细记载,随时报告给国内。薛福成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留下了六卷17万余言的出使日记。这些日记,留下了一位洋务派干将转变成为维新立宪派的思想轨迹。经济体制改革:工商立国薛福成是一个资深的“洋务派”。薛氏早年曾入曾国藩之幕,曾对其青眼有加,延揽到薛氏后,曾不无快意地对人说道:“吾此行得一学人,他日当有造就”。薛氏本人也尤其钦服曾国

3、藩,其为学为文效仿曾国藩的迹象很明显,和曾国藩一样,薛福成尤其潜心于钻研传统的经世之学。 1872年,曾国藩去世。1874年,朝廷有鉴国势日危,决定“博采谠言,用资治理”,命内外大小臣工上书多提建议。薛氏应诏陈言,向朝廷提出“治平六策”和“海防密议十条”。其主旨与洋务派的“坚船利炮”观点大略相同,新意不多,但条理之清晰与思路之广博,则远在其他洋务官僚之上。故而,这份应诏陈言得到了朝廷内部洋务大佬如李鸿章、丁宝桢们的高度赏识,薛氏随后被李鸿章延揽进入幕府,成为其主持洋务的重要助手,一做就是10年。6/

4、6【洋务新星,名噪一时】 1884年,薛福成以浙江宁绍台道的职衔正式进入官场。宁绍台道所辖乃浙江海防要地,其时又恰值中法战争,法舰屡犯东南沿海,并以偷袭的方式摧毁了马尾福建水师。但在薛福成负责防守的镇海,法舰以绝对优势窥视四十五天,屡战屡败,直至中法议和。镇海防守之固号称一时之最。稍后,1885年,薛福成刊布了自己关于国防建设尤其是海防建设的重要意见书《筹洋刍议》。 与1874年的应诏陈言一样,《筹洋刍议》也名噪一时,薛氏也由此成为颇具知名度的洋务新星。但在薛氏自己看来,《筹洋刍议》中的内容远非定论

5、,“此特一时之私论,大端所宜发挥者,十未得一二”。薛氏曾如此言及自己撰写《筹洋刍议》的目的:“余愚以为应之得其道,敌虽强不足虑;不得其道,则无事而有事,后患且不可言”——只有透彻了解敌人,才能用正确的方法应对敌人。故而,薛福成希望能够得到机会,继续深入了解西方国家。而深入了解西方的最佳机会,则莫过于出使西方。 1872年、1878年、1884年,薛福成曾三次有机会出使西方,但都因各种缘由失之交臂。1889年,在人生倒计时不足五年之际,出使欧洲深入接触西方世界的机会才终于来到。 【由巴黎至伦教,始信郭

6、嵩焘之说】 出洋之前,薛福成是一个专注于坚持中国传统经世之学和倡导学习西方技术文明的标准洋务派。但到欧洲之后,其观念遭受了很大冲击,发生了巨大变化。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十三日日记记载: “昔郭筠仙侍郎,每叹羡西洋国政民风之美,至为清议之士所抵排,余亦稍讶其言之过当。以询之陈荔秋中丞、黎莼斋观察,皆谓其说不诬。此次来游欧洲,由巴黎至伦教,始信侍郎之说,当于议院、学堂、监狱、医院、街道证之。” 郭筠仙,即郭嵩焘。1876年,郭氏作为“天朝上国”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位驻外公使出使英国。然而,未出国门,郭

7、氏已经引致人神共愤,出国之后,郭氏又屡言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更使其成了国内士大夫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同行的副使刘锡鸿甚至称其为“此京师所同指目为汉奸之人”。 薛福成也曾经是怀疑郭嵩焘言过其词的国内士大夫中的一员。直至其亲自抵达欧洲,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方才相信郭氏所言不虚。譬如议院——薛氏曾于光绪十六年(1890)七月前往英国议会亲身体会,后又多方搜集资料,十八年(1892)二月十八日日记记载: “泰西诸大国,自俄罗斯而外,无不有议院。……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者也。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

8、大约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对西方国家上、下议院互相牵制、议院与君权互相牵制的情形,已有充分的认知。 再如学堂——薛在海外目睹了西方国家教育的鼎盛,尤其是义务教育、女子教育: “凡男女八岁以上不入学堂者,罪其父母;男固无人不学,女亦无人不学;即残废聋瞽喑哑之人亦无不有学;其贫穷无力及幼孤无父母,皆有义塾以收教之。”(光绪十七年正月初三日记) 学堂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照料——“有厨房、有书库、有浴室、有饭厅……”——更让薛福成感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