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真参同妙经上卷

证真参同妙经上卷

ID:35019730

大小:3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6

证真参同妙经上卷_第1页
证真参同妙经上卷_第2页
证真参同妙经上卷_第3页
证真参同妙经上卷_第4页
证真参同妙经上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证真参同妙经上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太上敕演救劫消災賜福解厄保運證真參同妙經上卷呂祖全書參同經小序參同經之演。始於癸丑。成於己未。前後七年。原議於黔南。舉行乃首事。諸子李克修回豫。屠景誠解組。他如姚。如孫。如洪。又皆散去。獨予與鄧東岩力肩其事。而東岩又遠遊在滇。初謀不果。復請就鄂完黔。其間往來劻贊者。姪允誠之力為多。一行黃君序之詳矣。五品經序有云。呂祖垂憐三楚。百倍五陵。在祖慈腸度世。一視同仁。原無歧視。然八品經。分演各處。獨楚地則一而再。再而三。如五品演於棲真。三品參同演於涵三。皆在鄂城內外。豈非桃源洞口。岳陽樓上。黃鶴磯頭。靈蹟疊見。素稱仙人出沒之所

2、。而龍沙八百。待時而應。迄今不遠歟。滇南杜羽經。尤服膺是經為醇乎。其醇與六經。相表裏諒哉。參同妙經序天下事。信有因緣哉。昔初祖達摩。航海東來。以因緣在震旦。後遇神光傳佛心印。至今人知有西來祖意。當呂祖之演參同經。也以數省之人。一旦因綠聚合。成茲鉅典。究所從來。實肇端於貴陽。諸生劉清虛。初隨父宦遊於楚。從宋式南學式南涵三始事者也。講藝之暇。語及涵三。呂祖道場演有清微三品禪宗要典。清虛聞而慕之。一日隨師謁祖。祖察其有夙因在焉。遂賜之名。未幾歸黔。雍正癸丑與義陵劉無我。渠陽鄧東岩。澴川屠景誠。等相遇於播時。中州李克修。年耄善

3、外事。亦來黔聞涵三名皆喜倩。清虛先導。挈李立誠。鄧信誠。於甲寅攝提謁祖。告以請制演典之意。嘻異哉。曩清虛隨師詣宮。時不圖有此因緣也。及請制回南不果。開演首事各散去。惟無我堅志靡移。謀於東岩。復令清虛恪請就鄂完黔。乃欣然就道。不避寒暑住來。跋涉十餘次。由是李本恕。丁存恕。劉悟誠。附會不一其人。己未春。積經始竣。旋即開演。維時劉清惠始之。厥後清虛實終其事。是冬。信誠自滇至楚。參同經巳告成功矣。方甲寅之初聯會也。起經之日。瑞鶴舞於雲端。至演典時。亦復翔集。誠信之所感召。固宜如是其速也。余嘗謂。呂祖道場在鄂城者不少。獨涵三數十

4、載罔替。惟始事者。誠信作之於前。而其子孫善。繼述於後。以致諸君子。越數千里而聯會可不謂極盛。與余不敏。幸侍法筵。謬承演務。深喜清虛。初誠弗懈。而無我無君。矢願堅確。能相與以有成也。嗟乎。人居各地。業有殊途。即善卜者亦不及料洵。莫之為而為者。詎非因緣有前定耶。茲因參訂全書之暇。備敘演典始末。弁諸經首。辭俚不文。聊以志際會之非偶然云爾。沙羨一行子黃誠恕謹序。梓潼帝君參同妙經序7/7稽自墳典肇興。而經之名遂燦於世。蓋古先聖王。舉人倫日用。常行之道。著為訓典於以覺世牖民。使人日遷善改過。臻於上治。後世因尊之為經世之典要云爾。非

5、惟釋道兩門。始創有經之名。以顯異而駭俗也。然梵帙瓊編。亦皆佛仙啟迪人心。補裨王化。世儒不察。以為與聖道相左。毋惑乎愚俗之輩。隨流逐波而輕肆譏談也。孚佑帝君之演斯典也。合三教以立言。會五典而垂訓。輯四子之微言。集百家之緒論。引經據典。博採旁容。辨疑晰義。條貫參同。其旨顯而深。其詞該而備。發先聖未發之秘。闡佛仙未闡之精。固修證之法。言實訓世之要典。其所以啟迪人心。補裨王化者。豈淺鮮哉。覽斯典者。務宜讀其辭。玩其意。朝諷夕詠。日進於躬行。勿概視為梵軼瓊編。與聖賢書相左也。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寰宇之大。豈無解人。世有深種善根

6、。明達穎悟之士。能依斯典而力行之。廣為流佈。務使閭閻之內。家喻戶曉。人人有向善之機。則不求福報。而福自駢臻。其所以補益王化。羽翼聖賢者。正賴斯典維持不少也。奚第仙經云乎哉。如以為太上敕演之靈文。帝君開闡之法要。什襲珍藏終歲。不一覽觀。與但習為誦持。而於倫常日用之道。罔克實踐者。豈帝君覺世之慈心也。夫後之覽斯典者。亦當有省於予言。參同經讚偈上卷讚闡微演奧。洩露真玄。會三歸一。著言詮道。德總包含。淨業消愆。廣植善因緣。開經玄妙偈大道玄虛無可名。窈冥恍惚有真精。一元妙理同三教。初判鴻濛象始分。於穆直從心性得。業源清錚善芽生。

7、修持了悟全經諦。法體如如超上乘。據經引典合參同。訓迪群迷悟本宗。知身色相屬虛幻。萬法包含一字中。悟徹不須多解義。轉經祕要是真工。從茲指出玄玄妙。劫劫眾生挹道風。太上敕演救劫消災賜福解厄保運證真參同妙經上卷法會緣起章第一自昔玄元廣法天尊。既成道已。於正陽聖師前。發宏誓願。溥度閻浮一切眾生。遂歷塵寰。作指玄二篇。闡明修煉汞鉛之道。然詩句幽深。世儒不達。顯倒陰陽之理。尋天掘地之功。因取玄文。二篇。藏諸青城石室。以待識者。嗣於毘陵。開演八品仙經。較之指玄。固為顯著。然升降水火。嬰兒奼女之旨。龍虎爐鼎之說。多屬取譬。世人弗察。誤

8、入旁門。間有一二聰穎之士。又多執泥文字。不解得言忘象。以意逆志。天尊垂憫。每於翼軫之區。飛鸞闡化。廣結眾緣。或五品或三品。先後敷宣。以示大乘精微之旨。不離自性覺明。使修真之子。因文修道。艮為慈悲方便。不負初誓。第經文流播未廣。奉持者少。因侍元始法几。聽說太玄無上至真妙道。偶見井鬼分野。有諸戾氣。盤結幽黯。於是天尊俯察劫運。慨然太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