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歌的思想内容

ID:35019804

大小:4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3-16

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1页
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2页
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3页
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4页
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的思想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诗歌的思想内容常见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一)边塞诗(建功报国类)唐诗多为:1.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3.描绘将士英勇无畏、昂扬勃发的精神状态;4.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5.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6.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7.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8.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9.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10.对腐败无能的将领的愤怒和对士兵痛苦生活的同情;1

2、1.盼望爱兵如子、英勇善战的将领出现。宋词常有:1.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归家无望的哀痛;2.壮志难酬的怨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痛苦;4.对投降派、主和派及小人当道的愤懑;5.对异族统治下人民流离失所、痛苦生活的同情。风格多为:悲凉慷慨、雄浑豪放、奔腾俊伟等。(二)忧国伤时类(与上一类多有重复)16/16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反映离乱的痛苦;3.同情人民的疾苦;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5.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6.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三)送别诗1.直接抒写离别之情(依依

3、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前途艰辛的担忧;2.重在劝勉、鼓励、安慰3.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四)山水田园诗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1.描写自然风光;2.农村景物;3.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田园诗风格为恬淡宁谧,山水诗风格为清新优美。(五)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4、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六)思乡怀人类诗歌1.羁旅愁思;16/162.思念亲友;3.征人思乡;4.闺中怀人。写作上:1触景伤情;2.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3.托物传情(月、雁、笛、柳);4.因梦寄情;5.妙喻传情。(七)咏史怀古诗1.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感慨个人遭遇(怀才不遇),或抨击社会现实;2.对历史、功名利禄、繁华富贵等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3.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八)思妇闺情诗1.抒

5、发别离苦情;2.描写美人迟暮;3.寄寓人生感慨。(九)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昔胜今衰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4.青春易逝的伤感;5.仕途失意的苦闷;16/166.告慰平生的喜悦;7.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8.记梦悼亡,遗世游仙。二、常见意象的含义:杨柳——离情别恨或柔情梧桐——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绿叶——希望、活力黄叶——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禾黍——对昔盛今衰的感叹黄粱——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鸿雁——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鹧鸪——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杜鹃——哀怨、

6、凄恻、思归鱼——自由、闲适沙鸥——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青鸟——情人的使者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雪——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霜——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浮云——游子漂泊、飘零船——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秋雨——忧愁流水——叹惋、时间流逝落叶——失意、伤感16/16大漠——苍凉旷野——凄清竹林——闲趣、隐逸孤灯——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古琴——知音古道——荒凉长亭——送别楼兰——国立功关山——怀乡、思人阳关——离别送行莲——爱情阑干——思念、寂寞、离愁孤雁——思亲,思乡,孤独寒蝉——悲凉、离愁别绪解题思路(方法指

7、导)点拨   1.理解和挖掘“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作为考试题中的注释,我们认为这绝不是“无意点缀”,而是出题人“有意而为”,注释的信息是出题人留给解题人(考生)解答问题的“蛛丝马迹”,我们找到这些“蛛丝马迹”并“顺藤摸瓜”,在考场上,可能会有更好的收获。例:(2009全国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16/16[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

8、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问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