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文明的标志宗法制

青铜器文明的标志宗法制

ID:35024495

大小:4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6

青铜器文明的标志宗法制_第1页
青铜器文明的标志宗法制_第2页
青铜器文明的标志宗法制_第3页
资源描述:

《青铜器文明的标志宗法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青铜器的作用青铜器的发达是中国文明的标志。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除了作为兵器和生产工具使用外,最重要的还是作为礼器使用。三代时国家的大事在祀与戎,既除了军事外,祭祀是头等大事。因此,作为青铜器的礼器是等级、地位的象征。祭天神、祭祖都离不开青铜器。青铜器在当时以她稀有、贵重,器型庄重,造型、纹饰神密、恐怖为特征,是人们敬献给上天或祖先最好的祭礼,是人与神沟通的中介物。按当时的礼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器具,型制不同、大小不同、数量不同,因此,青铜器也是等级、身份的标志。夏、商、周时期各类贵族墓中出土了各式各样的青铜器这是这个道理。这就是夏商周三代中国青铜器发达的原因。随着春秋时

2、期礼制的衰败,随葬中往往以陶器代替青铜器,以后作为礼器的青铜器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二.人类历史上,文明出现的标志是什么?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三.封建封建本意是封邦建国,封建亲戚,用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来捍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也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四.尚书台  官署名。汉武帝始置。东汉中枢机关。因位于宫中的中台,故以台名,并有中台、台阁、台省等别称。秦代于少府内设尚书,有令、丞。汉成帝时,初置“尚书”员5人,开始分曹办事。东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

3、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因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东汉尚书台组织有:尚书令一人,秩千石。若以公为之,则增秩二千石,仪礼亦加。尚书仆射一人,秩六百石。职署尚书事,尚书令不在,则代行处理公务。尚书左、右丞各一人,秩四百石,掌录文书期会,佐令、仆治事。六曹尚书,秩各六百石。三公曹,掌管年终对州郡官吏的考绩;吏部曹,掌管选举和祭祀;民曹,掌管一切有关修建和盐池苑囿的管理;客曹,掌管护驾边疆少数民族朝贺事务;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诉讼事务;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盗贼等治安工作。尚书侍郎36人,秩四百石,每曹6人,职掌文书起草。尚书令史18人,秩二百石,每曹33/3人,主

4、书。东汉尚书台权力极重,既出诏令,又出政令;朝臣选举,由尚书台主管;还拥有纠察、举劾、典案百官之权;参预国家重大政事的谋议、决策,对朝政有着重大影响。尚书台权力虽重,但台官职位卑微,长官尚书令不过千石,尚在九卿之下,这样位卑权重,皆由皇帝亲任干练之士充任,便于控制,发挥效率高。东汉和帝以后,多幼君弱主,实权常被外戚、宦官所掌握。尽管三公要听命于尚书,但尚书又往往被实权更大的外戚、宦官所左右。  汉成帝时,尚书开始分曹,在尚书之下设五曹,其中三公曹主断犾。至东汉时,在尚书下分六曹,其中二千石曹“主辞讼事”。  直到魏晋至宋的也是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始名尚书台,后称尚书省。是由

5、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起来的。秦及汉初,尚书是少府的属官,是在皇帝身边任事的小臣,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称六尚,因其在殿中主管收发(或启发)文书并保管图籍,故称尚书。  三国时,尚书台已正式脱离少府,成为全国政务的总汇。因为它威权升高,引起最高统治者的疑忌,所以最高统治者又开始剥夺它的权力。曹操为魏王时,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魏明帝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于是在尚书台之外复有中书省,而原来作为皇帝侍从的侍中也逐渐成为参预机密的要职,尚书台不再有独占机枢的地位。东晋以后,录尚书之权渐分,有时以三四人并录尚书事。宋孝武帝孝建中,为防大臣威权过盛,遂省去录尚书之职,以

6、后置废不常。  西晋灭亡后,在北方建立的十六国,除前凉、西凉遥奉江南正朔,不立尚书台外,其余政权均有尚书令、仆射、尚书等官职。北魏出自鲜卑族,有部落大人会议决事的制度,魏道武帝拓跋珪破后燕,皇始元年(396)始仿魏晋立尚书台,置三十六曹。东魏、北齐承袭北魏,而尚书之权较重。西魏时,宇文泰以大行台执政。  大行台的组织略同于尚书省,有仆射、尚书、丞、郎等职。隋文帝杨坚代周称帝,于开皇元辏?81)恢复了尚书省,并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唐沿隋制,也是三省(尚书、门下、中书)并置,而尚书省事无不总,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唐代后期,尚书省已有名无实。北宋初,形式上还保留尚

7、书省的组织系统,但权力既不归属,郎官又不治事,权借此以寄禄秩,别无差遣,尚书省的制度名存实亡。辽、金有尚书省,与宋制略同。元代以后,尚书省遂废除。  尚书省之组织,至隋而定型,尚书皆以部为名,而郎官以司为名。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等六部及吏部、主爵等24司。宗法的内涵与起源宗,血脈也。法,制度也。所谓宗法就是以血缘为纽带,不但确定宗族之间的血缘远近,也以此为基础确定各家族的政治地位。周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又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周公把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创立了一套完备的服务于“3/3封建”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