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补课的思考

高中补课的思考

ID:35025491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6

高中补课的思考_第1页
高中补课的思考_第2页
高中补课的思考_第3页
高中补课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补课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补课的思考蒙绍权摘要:高中学校该不该补课?补课有没有理论基础,有没有群众基础,有没有利益思考,有没有责任主次?这些问题是补课问题讨论前首先应该弄清的基本问题。作者在本文中,从传统到现代,从理论到事实,全面公正地对这些基本问题作出了回答:补课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教育教学社会活动的正常辅助手段;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产生更多的来自于社会责任思考,而不是个人利益、小集体利益的打算。补课必将长期存在,直到社会消亡。关键词:高中;补课;理论;现实时下,中小学的补课问题可谓是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补课

2、本来是件很小的事情,没有必要进行长时的争辩和议论,更没有必要拿到政府行政议程上来进行商讨和判研。然而,所有这些没必要的行为,都已经进行,而且还在进行着。我刚到教育局挂任副局长的第二周,就随同L组长到实验中学检查“补课”,原因是该校有学生举报学校进行了“补课”。X副校长告诉我“是家长们找我呀!一天有七八个家长上我家,围我,劝我!还要跪求我!手机都被他们打爆了……”。在听了实验中学汇报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走访了市内高中的一些校领导、部分教师,查阅了大量有关补课的资料,很清醒地卷入了“补课”争论的旋涡。我认为

3、,在这场关于补课的争论和实际操作中,我们首先应该从科学出发,尊重事实;其次应该从哲学出发,分清主次;再就是应该从责任出发,区别处理。一、科学思考解决补课问题应该尊重事实。只有尊重事实,才能做到讲科学。(一)补课是一种社会现象,其由来已久。从历史上看,补课可以追溯到给弟子开过“小灶”的孔子时代,其真正的历史是从隋朝开始,随着科举考试的确立而发生发展,在文化大革命中中断,后来随着高考的恢复而复燃。从国际上看,补课在世界各国都有存在,尤其是在亚洲,如日本、新加坡、韩国等。补课是教育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在我国,高中

4、学校补课现象普遍存在[1]。(二)补课是教育教学的正常辅助手段。邓小平同志说,在假期,“有的学生还可以补补课。”[2]补课,作为一种完善教学环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补充手段,其有效性和不可缺略性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和详实的实践举证,在现实中,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理论上,因个体差异,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早有晚、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不可能都是一个优秀水平。对因为基础差,想补课的这部分学生和成绩优秀想要钻研更深的学生,学校或社会应该给他们提供补课供给[1]。实践中,“因材施教”“勤能补拙”“民生于勤”“业精于勤”“熟

5、能生巧”等这些千锤百炼的名句名训,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经验的总结和实践的凝炼,是从实践中产生又反复应用于实践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它们中都意蕴着“补”的内涵和意义。就是在日本,中学生补课补习也是常见的事情,“睡四个小时意味着胜利,睡五个小时意味着失败”的说法就是日本人强调“补课”重要性的很好例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记得一个事例:4/4南京市禁止补课,2004年出现了高考成绩大滑坡,后经查明是“全省其他城市在双休日教育资源利用方面强于南京”,如,多年高考成绩一直处于江苏全省第一的南通市,那里的“学

6、生们能吃苦,时间比别人花得多得多”[3]。这事例,印证了邓小平的那句话:“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但“要极大地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没有‘三老四严’的作风,没有从难从严的要求,没有严格训练,也不能达到目的。”[2]高三大部分学生都认同这种“只争朝夕”“劳其筋骨”的做法,他们认为“针对高考,现有的学校补课有着其他的课外学习方式(如学生自学、家教等)无可比拟的优势。”[4]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刘穿石认为,“就教学目标而言,如果一个学生达到目标了,那补课就是多余的,但并非所有学生都是优秀的。对于成绩一般或

7、较差的同学来说,适当补课也是可以的。”[5](三)补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哪一位家长不想自己的子女有好的学习成绩?哪一位学生不想自己学有长进,考得高分?家长想,学生想,于是刻苦学习、勤学好问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优良传统,成了贯穿于中学阶段所有中学生的主流意识。这种意识奠定了补课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学生方面。浙江大学教育系教授李可依2005年时曾对高中补课做过调查,发现“每所学校都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赞成学校补课。从学生的出勤率来看,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各个学校的学生在补课期间的平均出勤率高于95%。”[6]

8、南方日报记者赵新星2010年7月对广东一些市县的补课进行调查时同样发现“叫停补课高三学生不答应。”[7]在家长方面。对于学校的补课,绝大部分家长是持鼓励和赞赏态度的[8]。只要身体能坚持下来,家长认为孩子放弃双休日及节假日时间去学习是完全应该和有价值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诲往往是“苦就苦这三年,考上大学,你才有饭吃,你才能出人头地。”[1](四)禁止补课与减负没有多大关系。1.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没有多大关系。禁止补课的理由是减轻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