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分析

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分析

ID:35026259

大小:3.43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3-16

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分析_第1页
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分析_第2页
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分析_第3页
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分析_第4页
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R81学校代码:10062密级:学号:2012702236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DISSERTATION论文题目: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分析TITLEImagingandclinicalanalysisinthecardiogeniccerebralinfarction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论文作者:李楠指导教师:刘筠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五年五月分类号:R81学校代码:10062密级:学号:2012702236学位类别:科学学位专业学位学科门类:医学硕士学位论文MASTE

2、R’SDISSERTATION论文题目: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分析TITLEImagingandclinicalanalysisinthecardiogeniccerebralinfarction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论文作者:李楠指导教师:刘筠教授导师组成员:许亮副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五年五月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3、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并编入有关数据库。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不保密。(请在相对应的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

4、文中文摘要目的:观察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特点,探讨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像学及临床相关因素,提高心源性脑梗死的诊断水平。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入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东芝APLL050SSA-70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椎动脉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使用PHILIPSAchieva1.5TMR扫描仪并16通道相控阵头颈联合线圈,采集T1WI、T2WI、DWI、ADC和3DTOFMRA、FLAIR序列,行横断面、矢状面和

5、冠状面扫描。将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急性脑栓塞的诊断标准,同时满足TOAST-心源性脑梗死分型标准并具有高度和或中度心脏危险因素者纳入心源性脑梗死组,合计58例,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49-91岁,平均年龄73.72±10.12岁。其余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非心源性脑梗死组,合计51例,男36例,女性15例,年龄52-88岁,平均年龄67.53±10.36岁。记录心源性脑梗死的大小、数目、发病部位并与非心源性脑梗死做组间比较,以确定心源性脑梗死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据MRA数据将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进一步分

6、为责任血管闭塞亚组和责任血管未闭塞亚组。依据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将患者分类为治疗有效、无效和恶化三个亚组。比较责任血管闭塞、病灶面积、不同循环受累对心源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影响。对部分病例进行随访,分析脑梗死复发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1.心源性脑梗死组大面积梗死患者(33/58例,56.90%)多于非心源性脑梗死组(18/51例,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脑梗死组多发病灶(43/58例,74.14%)与非心源性脑梗死(44/51例,86.27%)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

7、类型与病灶大小有统计学相关性,与病灶数目无统计学相关性。2.心源性脑梗死多发生于前循环(39/58例,67.24%),且以单血管供血区梗死(33/58例,56.90%)最常见。与非心源性脑梗死组比较,病灶在跨血管分布(25例43.1%vs.28例54.9%)、跨循环分布(13例22.42%vs.13例25.49%)、跨大脑半球分布(5例12.82%vs.3例8.57%)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单侧前循环受累患者均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最多见,且心I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源性梗死组多于非心源性梗死组(

8、29/34例85.29%vs.17/32例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MCA供血区受累的心源性脑梗死以皮质-皮质下梗死最多见(21/33例,63.64%),与非心源性脑梗死组比较(10/28例,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RA显示心源性脑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