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广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2018年广东广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ID:35039117

大小:124.9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16

2018年广东广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_第1页
2018年广东广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_第2页
2018年广东广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_第3页
2018年广东广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_第4页
2018年广东广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广东广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审美是人的一种特定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人的审美具有共通性也具有民族的相异性。西方人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中国人则称“生生为美”。“生生美学”产生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明显的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是“生生美学”的文化背景。“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具有根本性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观察问题的特有立场和视角,影响甚至决定了中

2、国古代各种文化艺术形态的产生发展与基本面貌,构成“生生美学”之文化背景。“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对一种宏阔的东方式“中和之美”的诉求,相异于西方古代希腊对微观的物质的“和谐之类”的诉求。阴阳相生的古典生命关学是“生生美学”的基本内涵。“天人合一”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天人合一”之“一”就是“生”,即生命。“生”有一个中间坏节是“气”,阴阳之气为生命化生之本,二气交感诞育万物,成为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周易》言“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成为万事万物社会人生包

3、括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善的统一体,也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这种阴阳之道,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无所不在,书法的黑白对比、绘画的线条曲伸、音乐戏曲的起承转合等无不是阴阳相生的体现。“太极图示”的文化模式是“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天人合一”文化传统中的阴阳关系呈现一种极为复杂的“太极图示”。宋初周敦颐所谓“太极而无极”,即指太极无边无极,无所不在。“太极”是一种阴阳相依、交互施受、互为本根的状态。这是对于生命的产生与终止,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形态的现象描述,是中国的哲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之

4、所在,中国传统艺术均表现为一种圆柔的饱含生命张力的形态.有学者将之视为艺术的圆形思维模式,这种圆形艺术思维使得艺术极富张力,如汉画像中两只拱背相向,蓄势待发的虎豹。线型的艺术特征是“生生美学”的艺术特性。根据宗白华的论述,中国传统艺术是线型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而西方古代艺术总体上说是块的艺术,空间的艺术,线型艺术呈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时间之美,一切艺术内容都在时间与线型中呈现,化空间为时间。《清明上河图》在动态的多点近视中呈现了清明时节汴河两岸完整的风情画面;书法是时间之流中笔的生命之舞,最能反映线性艺术的特点.以

5、“天人合一”为文化传统的“生生美学”及其艺术呈现,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存与审美方式、是一种活着的有生命力的艺术与关学。它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特别是当代生态美学建设的重要资源,对发展当代美学,对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作用。(摘编自曾繁仁《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2018年l月7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天人关系的理解与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决定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B.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

6、最终这一规律发展为中国古代生命哲学。C.“太极图式”既描述了生命的形态,也呈现了“天人合一”文化传统中的阴阳关系。D.中国古代传统书画,通过线型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相互转化的生命之美。解析:A项.“决定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强加因果,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不能决定“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B项.“最终这一规律发展为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不正确。原文说的是“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善的统一体,也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可见,中国古代生命哲学并不是由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发展而来。D项,“表现

7、出时间与空间相互转化的生命之美”不正确,原文说的是“中国传统艺术是线型的艺术,时间的艺术”,“线型艺术呈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时间之美,一切艺术内容都在时间与线型中呈现,化空间为时间”,可见中国古代传统书画并没有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相互转化的生命之美。答案:C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基于审美的民族差异性,从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生生美学”的基本特点。B.文章通过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具体事例,论证了美学对艺术创作的影响。C.为了论述“生生美学”的艺术特性,文童先引述再器,最后举例,条理清晰

8、。D.末段强调了“生生美学”对当代美学和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凸显了写作目的。解析:B项,“文章通过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具体事例”不正确,文章只提到中国传统美学对“中和之美”的诉求,“相异于西方古代希腊对微观的物质的‘和谐之类’的诉求”“西方古代艺术总体上说是块的艺术”,并没有举出西方艺术的具体事例。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生美学”与西方美学迥然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