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评论目的个性化塑造

电视新闻评论目的个性化塑造

ID:35061083

大小:1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7

电视新闻评论目的个性化塑造_第1页
电视新闻评论目的个性化塑造_第2页
电视新闻评论目的个性化塑造_第3页
电视新闻评论目的个性化塑造_第4页
电视新闻评论目的个性化塑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视新闻评论目的个性化塑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个性化塑造-新闻学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个性化塑造【摘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多元化的信息竞争压力下,为了突破同质化的壁垒,打造多样化、个性化的节目结构,吸引观众,正确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准确把握电视主流媒体的角色,树立节目权威和公信力,创造具有生命力的电视评论节目攸关重要。本文着重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个性化打造出发,探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如何从新闻评论的题材选择、评论视角、主持人话语风格三个方面来实现节目形态的优化升级和个性化塑造。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个性化节目题材评论话语节目品质在快速发展的全媒体时代,媒介信息的迅速传播和大量生产,为受众选择信息,增加了多元化的阅读方式、

2、深度及高度。新旧媒体不断融合,发挥着各自的优势,而电视作为主流媒体一改以往单一的传播方式,而是互动的全方位的为受众传播信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为电视传播信息的途径之一,逐渐以个性化、平民化、多元化、即时互动,成为节目长久追求的目标。一、题材选择上,突破常规1、把握重大热点新闻事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和事实,以评论的方式向观众进行深度报道。电视新闻评论不仅需要时效性,还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和报道。新闻评论节目能否把握住新闻发展趋势,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节目的个性化塑造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7/7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需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节目结构体系,要

3、突破从传统新闻的五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人(who)、何因(why)”就需多角度优化评论选题,搜集新颖的、具有价值意义的题材,才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同等节目的水平下才会把握高质量的新闻,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选题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节目的正常播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面对选题上,必须以新闻事实为依据,以新闻时效性为第一要务。紧抓灵活多变的题材,及时跟进热点新闻事件,关心群众所关心的,寻找独特的切入点来正确解释新闻事实,引导群众舆论方向,最大限度地做到客观真实的报道,实现题材的新闻性和评论性。以《新闻1+1》为例,节目选题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

4、发事件等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来还原新闻真相、解读事件,力求以精、简和敏锐为新闻导向,呈现最质朴的新闻。如乙肝疫苗事件提出的关注婴幼儿生命安全,疫苗生产厂家的责任问题追究,到2014年安全网络话题,每一个视角的出发都是抓住最新的切入点,探讨新闻事件的由头来引出事实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2、立足本土,挖掘民生新闻在地方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更加注重大众生活中的新闻。如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栏目中的民生新闻易于被观众接受,并带给观众强烈的心理共鸣。地方电视台没有权威的消息来源,只有走差异化的道路,关注百姓身边的事,对日常生活进行加工提炼,表达群众的意见,反应群众生活,达到新闻

5、教化的社会功能。但是地方台又不能仅仅囿于当地新闻,适时适地尝试大视角的选题,可增加不同地域的受众,产生心理的共鸣。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在立足本省的实际情况下,关注百姓身边事,选题涉及时政、民生、社会、法制等方方面面,而且每个选题都具有典型性,并能很有效地进行议题设置来引导舆论。20147/7年12月3日和4日连续报道“杭州廉价牛肉”,揭秘廉价牛肉背后真正存在的原因,12月25日报道杭州公交车劝阻吸烟被打事件到12月26日报道12306泄密事件调查事件等,一系列深入报道,涉及范围广,报道之深满足了不同领域观众的喜好。2003年“非典”事件触动了我国媒介的变革,触动了百姓对重大事件的

6、知情权的呼声,致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选择议题上侧重在关注贫困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来反映倾听百姓心声,打造节目个性化的诉求,提升节目收视率。由此,电视新闻评论须在选题上深下功夫,更要注重效果,讲究方法。利用电视媒体声画合一,声画对位的优势,使报道给观众现场感、立体感,树立电视节目的权威性。二、评论话语上,注重平民化视角,突出深度观点传统电视新闻评论的视角,主要是指电视新闻评论发言人的立场和电视媒介的公开发表的倾向性评论。往往都是以权威专业领域的专家作为评论员。但随媒介融合的趋势加重,受众的碎片化、个性化和即时互动,个人的权力话语权越来越被重视,使电视新闻评论进入全民发言的时代,不仅

7、仅要满足受众的信息“知晓权”,还要满足受众对新闻的话语表达权,使受众的权利得到充分发挥与尊重。1、成为观众的“主心骨”7/7观众对节目满不满意直接影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收视率。电视新闻评论必须从百姓的实际出发,听取百姓的观点,少些高端的新闻,多关注民生,才可贴近群众生活。此外,还需充分利用“以情动人,以情载理”,体现新闻的人性关怀和思想。《新闻1+1》在节目的评论上力求贴近大众。2014年10月14日,《新闻1+1》做了一期题为《“千万”别报什么专业》节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