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_4

从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_4

ID:35066026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17

从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_4_第1页
从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_4_第2页
从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_4_第3页
从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_4_第4页
从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_4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_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从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h1--9----------------------------------------------------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2、---------------------------------精品文档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从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h1--9----------------------------------------------------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3、----------------------精品文档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从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h1--9----------------------------------------------------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4、-----------精品文档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高考试题中考试题高考课件中考课件高考教案中考教案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

5、费论文文史论文考古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从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6【摘要】《老子乙》主张“清静为天下定”。“清静”是一种作人和治人的原则,也是为道者以“道”治国的最高境界。《老子乙》希望因贪欲而异化的人,能复归人之本性;统治者能以“道”修身,以清廉恬淡自守,为无为、味无味、事无事,真正为“民之父母”。只有这样,才能使天下安定,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关键词】积德;无忧;无身;清静;天下定春秋时期,由于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新贵族最后夺取权利而登上

6、政治舞台,他们的权利欲和财产占有欲也随之膨胀起来。新贵族取得了对奴隶主贵族夺权斗争的胜利,天下并未太平,在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新贵族取得政权之后,新的兼并战争又在积极准备之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春秋道家提出了以“道”治国的方略,主张“为无为”(郭店《老子甲》第14简)、“以亡事取天下”(郭店《老子甲》第29-30简)。同时提出了以“道”修身的方略,主张“清静为天下定”(郭店《老子乙》第15简)。一、郭店《老子乙》“清静”的社会内涵什么是“清静”?“清静”是两个词。“清”,廉洁,不贪求。《楚辞·招魂》:“朕

7、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王逸注:“不求曰清。”《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西门豹为邺令,清克洁慤,秋毫之端无私利也。”“静”,《增韵·劲韵》:“静,澹也。”又《静韵》:“静,无为也。”《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五代)齐己《荆门寄沈彬》诗云:“道有静君堪托迹,诗无贤子拟传谁。”所谓“静者”,指得道而恬静无为的人;所谓“静君”,指屏除尘念、超然恬静的人。郭店《老子乙》第15简“燥胜凔,清胜热,清静为天下定”(燥热能克服寒冷,清凉能克服暑热,清廉恬淡能克服贪欲使天下安定),用取譬的方法,强

8、调了“清静”的社会作用,表明了春秋道家的政治主张。“清静”(清廉恬淡)是一种作人和治人的原则,也是为道者以“道”治国的最高境界。为政者若能自甘淡泊,清静(清廉恬淡)自守,便可治理好一县、一郡、一国(诸侯国)乃至天下。郭店《老子乙》第14至15简“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脱”紧接“清静为天下定”,“善建”、“善保”承前省略宾语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