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个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高考18个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ID:35108187

大小:5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18

高考18个虚词的用法和例句_第1页
高考18个虚词的用法和例句_第2页
高考18个虚词的用法和例句_第3页
高考18个虚词的用法和例句_第4页
高考18个虚词的用法和例句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18个虚词的用法和例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然后”。可不译。①置之地,拔

2、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来”“着”等。①登高而招、顺风而呼②笑而止之曰、环而攻之7、表因果关系①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③其下平旷,

3、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用作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三)其他组合1、【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②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2、【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

4、已。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译文: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4、【既而】不久,一会儿。【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一般来说在译时,“何”要后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这是宾语前置。)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2、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5、》)3、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三)固定结构: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3、

6、且大乱,若何?(《段太尉逸事传》)4、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郑伯克段于鄢》)【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译文: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里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①其是之乎?(《报任安书》)②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不译。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5、词尾,译为“……

7、的样子”“……地”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解释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师说》)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乎:对)(《劝学》)【4.乃】(一)用作副词1、表顺承,可译为“于是”“就”“便”等。(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2)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2、表条件:结果,才。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3、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

8、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5、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项王复引兵而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