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诠释史研究(山东大学)

中庸诠释史研究(山东大学)

ID:35109150

大小:11.15 MB

页数:230页

时间:2019-03-18

中庸诠释史研究(山东大学)_第1页
中庸诠释史研究(山东大学)_第2页
中庸诠释史研究(山东大学)_第3页
中庸诠释史研究(山东大学)_第4页
中庸诠释史研究(山东大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庸诠释史研究(山东大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lI●分类号:密级:单位代码:10422学号:200720196⑧∥篓办呈博士学位论文ShandongUniversityDOCtOraIDiSertatiOn论文题目:《中庸》诠释史研究AStudyontheHistoryoftheHermeneuticsabouttheDoctrineoftheMean作者篮趣堡专业专门史导师曾振宇教授合作导师2010年4月20日●,k■-r0L0●L■lr●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

2、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鲤鱼监日期:2Q!Q:鱼:!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鼹圭葭遣导师签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

3、⋯⋯⋯⋯VI弓I。言⋯⋯⋯⋯⋯⋯⋯⋯⋯⋯⋯⋯⋯⋯⋯⋯⋯⋯⋯⋯⋯⋯⋯⋯⋯⋯⋯⋯⋯⋯⋯⋯⋯⋯⋯⋯⋯⋯⋯⋯⋯⋯⋯..1第一节问题意识:中国经典诠释学的建立如何可能⋯⋯⋯⋯⋯⋯⋯⋯⋯⋯.1一西方诠释学的发展⋯⋯⋯⋯⋯⋯⋯⋯⋯⋯⋯⋯⋯⋯⋯⋯⋯⋯⋯⋯⋯⋯2二中国经典诠释学的创建⋯⋯⋯⋯⋯⋯⋯⋯⋯⋯⋯⋯⋯⋯⋯⋯⋯⋯⋯。3三反思:中国经典诠释学的建立如何可能⋯⋯⋯⋯⋯⋯⋯⋯⋯⋯⋯⋯.6第二节学术史回顾⋯⋯⋯⋯⋯⋯⋯⋯⋯⋯⋯⋯⋯⋯⋯⋯⋯⋯⋯⋯⋯⋯⋯⋯。9—20世纪上半期学术界对《中庸》的研究⋯⋯⋯⋯⋯⋯⋯⋯⋯⋯⋯⋯9二建国以来的大陆学者对《中庸》的研究⋯⋯⋯⋯⋯⋯⋯⋯⋯⋯⋯⋯14三港台及海外学者的对《中

4、庸》的研究成果⋯⋯⋯⋯⋯⋯⋯⋯⋯⋯⋯29第三节本文研究的方法及拟创新之处⋯⋯⋯⋯⋯⋯⋯⋯⋯⋯⋯⋯⋯⋯⋯⋯36一研究方法⋯⋯⋯⋯⋯⋯⋯⋯⋯⋯⋯⋯⋯⋯⋯⋯⋯⋯⋯⋯⋯⋯⋯⋯⋯36二拟创新之处⋯⋯⋯⋯⋯⋯⋯⋯⋯⋯⋯⋯⋯⋯⋯⋯⋯⋯⋯⋯⋯⋯⋯⋯37第一章《中庸》的成书及孟、苟对《中庸》的发展⋯⋯⋯⋯⋯⋯⋯⋯⋯⋯⋯⋯.38第一节《中庸》的成书⋯⋯⋯⋯⋯⋯⋯⋯⋯⋯⋯⋯⋯⋯⋯⋯⋯⋯⋯⋯⋯⋯⋯38第二节《中庸》的主体思想⋯⋯⋯⋯⋯⋯⋯⋯⋯⋯⋯⋯⋯⋯⋯⋯⋯⋯⋯⋯..43一天命人性论⋯⋯⋯⋯⋯⋯⋯⋯⋯⋯⋯⋯⋯⋯⋯⋯⋯⋯⋯⋯⋯⋯⋯⋯43二以“诚”为核心的工夫论⋯⋯⋯⋯⋯⋯⋯⋯⋯⋯⋯⋯⋯⋯⋯⋯⋯⋯⋯45第三节孟、

5、荀对《中庸》思想的发展⋯⋯⋯⋯⋯⋯⋯⋯⋯⋯⋯⋯⋯⋯⋯⋯47第二章汉代郑玄《礼记注》对《中庸》的诠释⋯⋯⋯⋯⋯⋯⋯⋯⋯⋯⋯⋯⋯⋯54第一节汉代经学的诠释风格⋯⋯⋯⋯⋯⋯⋯⋯⋯⋯⋯⋯⋯⋯⋯⋯⋯⋯⋯⋯54一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分⋯⋯⋯⋯⋯⋯⋯⋯⋯⋯⋯⋯⋯⋯⋯⋯⋯⋯55二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两种诠释路向⋯⋯⋯⋯⋯⋯⋯⋯⋯⋯⋯⋯⋯57三两汉经学的发展趋势⋯⋯⋯⋯⋯⋯⋯⋯⋯⋯⋯⋯⋯⋯⋯⋯⋯⋯⋯⋯.59第二节郑玄《中庸》注的诠释思想⋯⋯⋯⋯⋯⋯⋯⋯⋯⋯⋯⋯⋯⋯⋯⋯⋯60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一对“命、性、道”的诠释⋯⋯⋯⋯⋯⋯⋯⋯⋯⋯⋯⋯⋯⋯⋯⋯⋯⋯⋯60二关于“中庸”的诠释:以礼释中⋯⋯⋯⋯⋯⋯⋯⋯

6、⋯⋯⋯⋯⋯⋯⋯⋯65第三节郑玄《中庸》注的诠释学特色⋯⋯⋯⋯⋯⋯⋯⋯⋯⋯⋯⋯⋯⋯⋯⋯70一郑玄《中庸》注的诠释目的⋯⋯⋯⋯⋯⋯⋯⋯⋯⋯⋯⋯⋯⋯⋯⋯⋯71二郑玄《中庸》注的诠释原则⋯⋯⋯⋯⋯⋯⋯⋯⋯⋯⋯⋯⋯⋯⋯⋯⋯74第三章唐代的《中庸》诠释⋯⋯⋯⋯⋯⋯⋯⋯⋯⋯⋯⋯⋯⋯⋯⋯⋯⋯⋯⋯⋯⋯80第一节《礼记正义》对《中庸》的诠释⋯⋯⋯⋯⋯⋯⋯⋯⋯⋯⋯⋯⋯⋯⋯.80一唐初经学思潮的变化⋯⋯⋯⋯⋯⋯⋯⋯⋯⋯⋯⋯⋯⋯⋯⋯⋯⋯⋯⋯.80二《礼记正义》之《中庸》篇的诠释思想⋯⋯⋯⋯⋯⋯⋯⋯⋯⋯⋯⋯.82第二节李翱《复性书》对《中庸》的提倡和阐发⋯⋯⋯⋯⋯⋯⋯⋯⋯⋯⋯92一中唐儒学的复兴潮流⋯⋯⋯⋯⋯⋯⋯

7、⋯⋯⋯⋯⋯⋯⋯⋯⋯⋯⋯⋯⋯92二李翱《复性书》对《中庸》的诠释⋯⋯⋯⋯⋯⋯⋯⋯⋯⋯⋯⋯⋯⋯94第四章朱熹《中庸》诠释思想⋯⋯⋯⋯⋯⋯⋯⋯⋯⋯⋯⋯⋯⋯⋯⋯⋯⋯⋯⋯.102第一节朱熹《中庸》诠释的历史视域⋯⋯⋯⋯⋯⋯⋯⋯⋯⋯⋯⋯⋯⋯⋯⋯102一唐宋间“四书”升格运动⋯⋯⋯⋯⋯⋯⋯⋯⋯⋯⋯⋯⋯⋯⋯⋯⋯⋯⋯103二宋代统治者的提倡⋯⋯⋯⋯⋯⋯⋯⋯⋯⋯⋯⋯⋯⋯⋯⋯⋯⋯⋯⋯⋯104三宋代学者对《中庸》的重视与研究⋯⋯⋯⋯⋯⋯⋯⋯⋯⋯⋯⋯⋯.106第二节朱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