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

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

ID:35116745

大小:9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18

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_第1页
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_第2页
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_第3页
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_第4页
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净土十疑论讲记 11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大智律师,即宋代灵芝元照大律师,他是南山宗的祖师,余杭人。最初依止东藏慧鉴律师专学戒律,后来依从神悟法师听天台教观。神悟法师勉励他深究探明《法华》妙义,作为根本要务。后来他又跟广慈法师受菩萨戒,当时戒光发现,就博究南山一宗。常常拿着锡杖,持着钵盂,在街市上乞食。晚年主持灵芝寺三十年,传戒度僧达到六十会,一心专志净业。每每说道:“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就是讲,我一生所得到的就是两个法门:在生时弘扬戒律轨范,死后归于极乐世界。他曾经集《净业礼忏仪》,并作了这篇序言。到了宋代政和六年的秋天,元照律师让弟子讽诵《观经》和《普贤行

2、愿品》,结跏趺坐化去。西湖上打鱼的人们都听到空中有天乐鸣响。元照,自下坛来,便知学律。但禀性庸薄,为行不肖。后遇天台神悟法师,苦口提诲,始知改迹。遂乃深求祖教,博究佛乘。而于佛祖微言,薄有所领。大智律师说,我元照自从下戒坛以来就知道学律,但是禀性庸愚薄劣,行为上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后来遇到天台神悟法师,他苦口婆心地提醒教诲我,这才知道改变做法。于是广学深究佛祖的甚深教法,对于佛祖的微妙言教才稍有领会。净土十疑论讲记 11窃自思曰:初心晚学,宁无夙善。但不遇良导,作恶无耻,虚丧一生,受苦长劫。于是发大誓愿,常生娑婆五浊恶世,通达佛理,作大导师,提诱群生,令入佛道。我私下自己想:初发

3、心的后辈学人们哪里没有宿世善根呢?只是没遇到好的导师,结果无耻地造恶,徒然度过一生,以恶业力在长劫中受苦。于是发大誓愿:愿我常生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通达佛理,做大导师来提携引导众生,使他们入于佛道。复见高僧传慧布法师云:方土虽净,非吾所愿。若使十二劫莲华中受乐,何如三途极苦处救众生也。由是坚持所见,历涉岁年。于净土门,略无归向。见修净业,复生轻谤。后来我读《高僧传》,见到慧布法师说:西方刹土虽然清净,但不是我的所愿。假使十二劫中在莲花里受诸妙乐,哪里比得上在三途极苦处救众生呢?于是我坚持自己的见解,经历很多年岁,对于净土法门没有一点归向之心。见到别人修净业,还生轻视诽谤之心。后遭

4、重病,色力痿羸,神识迷茫,莫知趣向。既而病差,顿觉前非。悲泣感伤,深自克责。志虽洪大,力未堪任。后来我遭遇一场重病,色身虚弱,精神萎靡,神志不清,不知道前途方向,想到未来前程毫无着落,心里空空的。不久病好后,顿时觉悟以往的过错,悲泣感伤,深深地指责自己。虽然有宏大的志愿,但并没有堪当在浊世里度众生的能力,真是自不量力!净土十疑论讲记 11仍览天台十疑论。初心菩萨,未得无生忍,要须常不离佛。又引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譬如婴儿,不得离母。又如弱羽,只可传枝。我又观阅天台智者大师造的《净土十疑论》。里面讲到,初发心的菩萨没有得到无生法忍,须要常常不

5、离开佛。此论又引《大智度论》说:一个具有烦恼、被业力缠缚的凡夫,说有大悲心,要生在浊恶之世救度苦难众生,无有是处。就像婴儿不能离开母亲,弱鸟只能在枝头附近活动一样。对照自己,感觉的确如此。自是尽弃平生所学,专寻净土教门。二十余年,未尝暂舍。研详理教,披括古今,顿释群疑,愈加深信。我在遭遇这场重病并检点自己以后,就改变了道路、方向。把平生所学全部放下来,专门寻求净土教门,在二十多年里没有暂时舍开过。对于净土的妙理和经教作详细研究,纵览古今大德们的著作,深入教海,顿然解开了过去的种种疑惑。对于这个大道行门,更加深信不疑,觉得自己一定要走这条路。以上是深入净土解门的情形。复见善导和尚专

6、杂二修。若专修者,百即百生。若杂修者,万千一二。心识散乱,观行难成。净土十疑论讲记 11后来我又见到善导和尚在《往生礼赞》里特别开示专杂两修。如果专修,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如果杂修,千万人里没有一两个往生,比例非常小。因为心识散乱,很难成就观行。我得到善导大师的指示后,就趣入一心专持弥陀名号的道路。这就是我深入行门的因缘。一志专持四字名号,几生逃逝,今始知归。仍以所修,展转化导。尽未来际,洪赞何穷。方便多门,以信得入。如大势至,以念佛心,获悟圆通,入三摩地。从此,我一向专志地执持“阿弥陀佛”四字名号,感叹多生以来就像《势至圆通章》里所说,“如子逃逝不知归”,现在才开始知道归宿

7、了。并且以自己所修的法,辗转化导众生,对于弥陀愿海大法门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即使尽未来际作最广大的赞叹也说不完。(这表明他起了深信,知道从此要一心依仰弥陀慈母。)我知道证入本性有很多方便门,这都要有信心才入得了。而净土妙门当然要信阿弥陀佛,忆念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智悲愿力,一心靠倒,念念与佛相应。就像《势至圆通章》所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里大师讲到自己一心归入净土门,与弥陀相应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