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试题(2015.10)

高二历史试题(2015.10)

ID:35119626

大小:47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18

高二历史试题(2015.10)_第1页
高二历史试题(2015.10)_第2页
高二历史试题(2015.10)_第3页
高二历史试题(2015.10)_第4页
高二历史试题(2015.10)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试题(2015.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试题(2015.10)Ⅰ选择题部分(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50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众人,那么,他得到的答案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2、“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专制主义分别是A.墨家、儒家B.法家、道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3.《礼记》有载: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中,“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这反映的是哪一思想A.法家“严明法度”B.儒家“礼”C.道家“无为而治”D.墨家“尚同”4.“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5.秦王嬴政读韩非子的书,感叹道:“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3、”你认为嬴政发此感慨的最主要原因是:A.韩非子认为今胜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B.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C.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6.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的目的是(  )A.以法治国B.禁止各家思想传C.独尊儒术D.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4、8.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9.“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10.两宋以后,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理学(  )A.易于被知识

5、分子理解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C.有利于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D.摒弃佛、道的干扰,振兴了儒学11.《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12.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这里的“道德准则”主要是指A.天人感应B.和谐中庸

6、C.三纲五常D.民贵君轻13.“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槃?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15.“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

7、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穷理格物16.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物而已矣”“据器而道存”“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的感知器官C.科学试验的仪器D.万物发展的规律17.对古代中国儒学发展演变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学B.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神化皇权C.王阳明以“天理”“人欲”之说为封建制度辩护D.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