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辉钼矿湿法冶金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

探究辉钼矿湿法冶金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

ID:35122909

大小:8.87 MB

页数:146页

时间:2019-03-19

探究辉钼矿湿法冶金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_第1页
探究辉钼矿湿法冶金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_第2页
探究辉钼矿湿法冶金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_第3页
探究辉钼矿湿法冶金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_第4页
探究辉钼矿湿法冶金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辉钼矿湿法冶金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辉钼矿湿法冶金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姓名:曹占芳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化学工艺指导教师:钟宏20100501博士学位论文摘要针对现有辉钼矿焙烧工艺污染严重,且难以实现钼及伴生金属高效经济回收的弊端,进行了辉钼矿常温常压湿法浸出和浸出液中钼、铼的分离富集及其机理的研究,为发展环境友好的钼湿法冶金新工艺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含氧氯酸盐在溶液中具有高的电极电位,表现出很强氧化能力的特性,对氯酸钠和次氯酸钠氧化分解辉钼矿、黄铜矿等进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氯酸钠、次氯酸钠氧化分解辉钼矿、黄铜矿等过程的△G0值均为负值,且绝对值较大,说

2、明氯酸纳、次氯酸钠都能应用于对辉钼矿的氧化分解。研究了氯酸钠氧化分解辉钼矿的行为与规律,发明了一种使用电解氯化钠盐水生成的氯酸钠电解液为氧化剂、在酸性水溶液条件下高效氧化分解辉钼矿精矿的新方法。以氯酸钠为氧化剂,在C(NaCl)=0.71mol/L,C(H2S04)=73.3∥L,NaCl03/MoS2=3.6(mol/m01),L/S=30,T=70℃,搅拌速率为400r/min,t--6h的条件下,钼的浸出率为98.62%,铼的浸出率为99.52%,铜的浸出率为99.77%,铁的浸出率为99.28%,实现了多种硫化矿物的全分解。在对氯酸

3、钠氧化分解辉钼矿研究的基础上,将电化学合成的氯酸钠电解液,不经净化、结晶等操作,调整酸度后直接用来浸出辉钼矿。优化确定采用的氯酸钠电解合成工艺条件为:槽电压3.OV,电流密度653.2A/m2,搅拌速度100r/min,Na2Cr207浓度3g/L,pH=6.7,温度75℃,电解时间35h,此时电解液含氯酸钠290.90g/L,含次氯酸钠7.08g/L,钼、铼浸出率分别为98.51%和99.56%。采用氯酸钠电解液湿法氧化分解辉钼矿的方法具有氧化剂生产成本低、使用安全等优点。浸出动力学研究表明浸出过程符合收缩核模型,表观活化能Ea=104.

4、6kJ/mol,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研究并揭示了辉钼矿的电氧化分解过程与机理,发明了一种应用碳酸盐一酸式碳酸盐缓冲体系的辉钼矿选择性电氧化浸出方法,实现了辉钼矿与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矿物的选择性浸出,显著提高了电流效率。电氧化分解辉钼矿研究表明,pH=9时,辉钼矿分解速率最快,将碳酸盐一酸式碳酸盐缓冲体系应用到辉钼矿电氧化浸出过程中,在槽电压3.5V电流密度653.2~,m2,液固比25:1,搅拌速度400r/min,博士学位论文摘要氯化钠浓度4mol/L,碳酸钠6g/L,碳酸氢铵5g/L,缓冲体系pH=8.5-9.5,室温的条件下,电解240

5、min时钼浸出率可达99.35%,铼浸出率为99.79%,电流效率为62.75%,而非缓冲体系电氧化工艺达到同样钼浸出率时电流效率仅为40.44%。通过缓冲体系的应用,使钼精矿中钼、铼选择性高效氧化浸出,而黄铜矿基本不浸出,浸出渣中铜含量为10.84%,回收率达到97.93%。缓冲体系中电氧化工艺是一种更为高效环保的辉钼矿选择性电氧化分解工艺。该工艺特别适用于德兴铜矿高铜钼精矿的的湿法分解。通过对电氧化过程阳极氧化、氧化剂变化规律的研究,建立了电氧化浸出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揭示了缓冲体系中电氧化分解辉钼矿的浸出机理。结果表明,辉钼矿在阳极上不

6、能直接被氧化,NaCl介质中析氯反应起了主导作用,辉钼矿的氧化浸出主要是借助于阳极析出的氯气转化生成的氧化剂,氧化剂主要成分是NaCl0。浸出动力学研究表明,pH=9的碳酸盐一酸式碳酸盐缓冲体系中,辉钼矿的浸出表观活化能E=8.56kJ/mol,过程受固膜扩散控制。采用溶剂萃取技术对辉钼矿浸出液中的Mo(VI)、Re(VII)进行了萃取与反萃研究,建立了萃取反应模型方程,揭示了萃取剂N235对钼、铼金属离子的萃取机理。在优化的萃取条件下,氯酸钠电解液浸出辉钼矿溶液经3级萃取后,Mo(VI)、Re(VII)的萃取率分别达到99.84%和95.

7、19%;采用17%的氨水为反萃剂,在优化的反萃条件下,3级反萃后Mo(VI)、Re(VII)的反萃率分别达到99.90%和99.73%。在优化的萃取条件下,电氧化分解辉钼矿浸出液经3级萃取后,Mo(VI)、Re(VII)的萃取率分别达到99.77%和94.73%;采用17%的氨水为反萃剂,在优化的反萃条件下,3级反萃后Mo(VI)、Re(VII)的反萃率分别达到99.89%和99.54%。等摩尔法实验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N235萃取Mo(VI)、Re(VII)离子时,叔胺基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了配位反应,分别以(R3NH2)[(M002)2(

8、S04)3]anR3NH·Re04形式进行萃取。采用D201树脂对反萃液中的Mo(VI)、Re(VII)吸附分离性能进行了考察,建立了树脂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揭示了阴离子交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