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到登封导游词

郑州到登封导游词

ID:35152674

大小:5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20

郑州到登封导游词_第1页
郑州到登封导游词_第2页
郑州到登封导游词_第3页
郑州到登封导游词_第4页
郑州到登封导游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州到登封导游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郑州到登封导游词来到河南,想必大家一定听到过很多河南方言。其中河南地区方言中的最典型的一个字就是“中”。许多人来到郑州,学说河南话,学的第一个字就是“中”。其实呢,“中”是中国古代一个特别重要的观念。它有中心,中央,核心的意思,也有:平衡,和谐,不偏不倚,不过不及的意思。我们所说的“中”,在审美上,讲究中和;在礼法上讲究中庸之道。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有一本叫《中庸》的书,它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这本书上说:“中业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他的意思就是说:“中”是

2、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广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和谐发展了。“中和”是指一种高度和谐的境界,一种十分完美的境界。这倒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的国家不就是叫“中国”吗?2400多年前,孔子就在《论语》中说过:中和之美才是尽善尽美。我们今天河南话中的“中不中”就是“行”或者“不行”的意思。众所周知河南的简称是“豫”。据许慎《说文解字》这本书是这样解释豫字的:左边一个人,右边一头大象,说明一个人拉着一头大象。从而表明在远古时期的河南曾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美

3、,是大象出没的地方。这种温暖湿润的气候一直延续到殷商时代,为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据《尚书禹公》记载,大禹在统一中国后,把天下分为九州,而豫州指的就是河南广大地区,在九州中豫州地处中原,位居九州中心。因而河南又被称为中州,中原。后来“中州”就专指以郑州为中心的河南的地区。但是在今天中国的版图上河南虽然不像古代的豫州正处九州的几何中心,但从自然,政区,交通位置以及全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位关系看,河南仍不失为中国之中的地理位置。首先从地理位置看,全国地势自西向东大体可分为三大阶梯,河南正处于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

4、带上因而河南省的地势不太高也不太低,离海洋不太远也不太近,降水不太多也不太少。其次,从政区位置看,以河南为中心,北至白山黑水,南到两广海南,西至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要跨越三四个省区。若以省会郑州为起点,北距京津唐,南下珠江三角洲,西入关中平原,东至宁沪杭等经济发达地区,其直线距离基本上都在1000公里左右。第三,从交通位置看,中国铁路网的两条中轴线路——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别从东至西,从南至北从河南中部通过,郑州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另外,河南也是国家重要公路,航空线四面贯通之处,是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必经之地。第四,从三大

5、经济地带区位关系看,全国从东至西明显存在着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带,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带、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带的梯度梯变规律,河南正处于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带的中间位置。因此可以说河南这种中国之中的地理位置,无疑会对河南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河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连接东西南北,所以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得中原者得天下”这句话意思的最初表述,是在战国末期。秦国制定统一六国的战略时,战略家范睢向秦王献策说:“韩国,魏国地处中国的中心,大王您如果要想称霸天下就必须先占据这个中心地带。这是对“得中

6、原者得天下”12/12的最早说明。从战国时期已至秦汉,经魏晋唐宋,直到近代的中原大战,北伐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逐鹿中原”演绎了历代无数兵家定鼎中原的英雄神话。说起“逐鹿中原”这个词它主要是用来纪念春秋时期那段历史。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春秋时期争霸中原的一些故事,春秋争霸一般指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王和秦穆公。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姓姜名小白,他在继位前为了躲避齐国内乱和兄长纠流亡国外。长兄襄公被杀后,二人回国争夺王位,纠的师傅管仲带兵拦截齐桓公,在拦截过程中他们发生了战争冲突,管仲一箭射中了齐

7、桓公,齐桓公就将计就计装死。纠于是就放慢了行程,齐桓公则日夜兼程回国继位。登级后,齐桓公任用他的师傅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与管仲两个人是好朋友,关系非常的好。于是鲍叔牙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其实齐桓公他自己也知道管仲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虽然当初与管仲有一箭之仇但是它考虑到自己毕竟是一国之君应该胸怀宽广,包容天下。于是他隆重迎接管仲回国并委以重任。管仲的确是一个出色的谋士,他号召用“尊王攘夷”来发展齐国的势力,果然齐国的势力日益强大从而使齐桓公第一个作了中原霸主。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跟管仲学的。另外“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就是说管仲

8、的聪明才智。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兰考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晋文公姓姬名重耳,他与齐桓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继位之前,为了躲避国家内乱,流亡在外,晋文公在外流亡时间长达19年。但他却忍了,这也是他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险恶的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