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蕴品》

《杂阿含经˙蕴品》

ID:35153625

大小:331.50 KB

页数:105页

时间:2019-03-20

《杂阿含经˙蕴品》_第1页
《杂阿含经˙蕴品》_第2页
《杂阿含经˙蕴品》_第3页
《杂阿含经˙蕴品》_第4页
《杂阿含经˙蕴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杂阿含经˙蕴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雜阿含經˙蘊品》求那跋陀羅譯林崇安編,內觀教育基金會出版【內觀教育版】20031.本版(內觀教育版)標出《雜阿含經》中每一經文的編號,並附上別書或其它版的編號:(印x)表示印順法師所編第x經;(光x)表示佛光藏版所編第x經;(大x)表示大正藏版所編第x經。【Sx】表示巴利藏同一相應的第x經。2.凡是對舊譯經論有所更正的字句,都用括號〔〕標出。蘊品/五陰誦/五蘊誦蘊相應經文(一)【S12-14,51】(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2b)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

2、,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3)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印一)(4)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5)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印二~四)(光一)(大一)經文(二)【S52】(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色當正思惟,觀色無常如實知。所以者何?比丘於色正思惟,觀色無常如實知者,〔則〕於色欲貪斷;欲貪斷者,說心解脫。105(2b)如是受、想、行、識,當正思惟,觀識無常如實知。所以者何?於識正思惟,觀識無常〔如實知〕者,則於識欲

3、貪斷;欲貪斷者,說心解脫。(3)如是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4)如是正思惟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5)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印五)(光二)(大二)經文(三)【S24】(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色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則不能斷苦。(2b)如是受、想、行、識,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則不能斷苦。(3a)諸比丘!於色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則能〔堪任〕斷苦。(3b)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則能堪任斷苦。」(4)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印六)

4、(光三)(大三)經文(四)(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色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2b)如是受、想、行、識,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3a)〔諸比丘!於色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3b)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4)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印七)(光四)(大四)105經文(五)(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色愛喜者,則於苦愛喜

5、;於苦愛喜者,則於苦不得解脫、不明、不離欲。(2b)如是受、想、行、識愛喜者,則愛喜苦;愛喜苦者,則於苦不得解脫。(3a)諸比丘!於色不愛喜者,則不喜於苦;不喜於苦者,則於苦得解脫。(3b)如是受、想、行、識不愛喜者,則不喜於苦;不喜於苦者,則於苦得解脫。(4a)諸比丘!於色不知、不明、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斷苦。(4b)如是受、想、行、識,不知、不明、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斷苦。(5a)於色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得解脫者,則能斷苦。(5b)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得解脫者,則能斷苦。」(6)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印八)(光五)(大五)經文(六

6、)(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色不知、不明、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2b)如是受、想、行、識,不知、不明、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3a)諸比丘!於色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3b)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4)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印九)(光六)(大六)經文(七)【S29】(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105(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色愛喜者,則於苦愛喜;於苦愛喜者,則於苦不得解脫。(2b)如是受、

7、想、行、識愛喜者,則愛喜苦;愛喜苦者,則於苦不得解脫。(3a)諸比丘!於色不愛喜者,則不喜於苦;不喜於苦者,則於苦得解脫。(3b)如是受、想、行、識不愛喜者,則不喜於苦;不喜於苦者,則於苦得解脫。」(4)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印一○)(光七)(大七)無常及苦空,非我正思惟,無知等四種,及於色喜樂。經文(八)【S9-11】(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2a)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未來色無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