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不同起源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

左室不同起源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

ID:35154753

大小:3.78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3-20

左室不同起源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_第1页
左室不同起源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_第2页
左室不同起源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_第3页
左室不同起源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_第4页
左室不同起源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左室不同起源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酔mmi擊圓戀ill續^.着腳幫:巧壽c臀嗎雜譚變議麵擎佑3T文議"隆■!.r;:.....1^提方节、黛;.韻苗苗.鐵^;!wMmg左室不目起獅位態敝帛W、-,、V体表—方|1电图特征分析邪;燒、:、^-.讀、"皆综鑛議::與r作者嫂名:李松y、篇指导教师:_._....、-P业.:麵学科专内种学…―…、.-…三;vi專j.;:;k书,.山,為:載?馨I—..师覆,试连医科大学真鷄讀讀、.議亂—中图分类号密级左室不同起源部位室性心律

2、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李松计:学位论文:32页表格:12个插图:2幅指导教师:董颖雪教授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位学科(专业):内科学培养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时间:二○一五年五月答辩委员会主席: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大连医科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3、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连医科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下相应方框内打“√”):1.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一、摘要……

4、………………………………………………………1(一)中文摘要…………………………………………………1(二)英文摘要…………………………………………………3二、正文…………………………………………………………6(一)前言………………………………………………………6(二)资料和方法………………………………………………7(三)结果………………………………………………………9(四)讨论………………………………………………………17(五)结论………………………………………………………20(六)参考文献…………………

5、………………………………21三、综述………………………………………………………27(一)综述正文…………………………………………………23(二)参考文献…………………………………………………39四、致谢…………………………………………………………32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左室不同部位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硕士生姓名:李松指导教师:董颖雪教授指导小组:于晓红副教授专业名称:内科学摘要目的:探讨左室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基本心电图特征及左室不同部位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方法:连续入选200

6、5年3月至2014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室性期收缩(PVCs)和(或)室性心动过速(VT)并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临床PVCs/VT发作时的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记录,根据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成功靶点,最终定位室性心律失常的起源点,分析左室起源PVCs/VT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总体特征以及左室不同起源部位PVCs/VT的体表心电图各QRS波群形态特点。观察指标:PVCs/VT在标准十二导联的形态、胸导联R波移行导联、胸导联R波移行指数。结果:227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

7、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消融靶点证实159例起源于右室(159/227,70%);68例起源于左室(68/227,30%)。其中起源于主动脉瓣上(主动脉窦)19例(27.9%),主动脉瓣下5例(7.3%),左纤维三角1例(1.4%),二尖瓣环前壁2例(2.9%),左前分支3例(4.4%),左前乳头肌2例(2.9%),左后分支30例(44.1%),左后乳头肌4例(5.8%),左室心尖部2例(2.9%)。左室起源的PVCs/VT在V1导联绝大多数呈rsR′或R形(72%),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特点,少部分V

8、1呈rS或RS形(23.5%);胸导联R波移行多在V3导联之前(73.5%),移行在V3导联之后者少见(7.3%),移行在V3导联者为19.1%。其中V3导联移行指数常<0者占绝大多数(92.3%)。左1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室流出道主动脉瓣上(主动脉窦)与主动脉瓣下起源者下壁导联及V5-V6导联均呈高R形(87.5%);主动脉瓣上起源者特点为:V1导联多有S波呈rS/RS或QS形(84.2%),V1导联主波向下(84.2%)。主动脉瓣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