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养分吸收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养分吸收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ID:35155678

大小:2.89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3-20

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养分吸收与产量形成的影响_第1页
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养分吸收与产量形成的影响_第2页
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养分吸收与产量形成的影响_第3页
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养分吸收与产量形成的影响_第4页
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养分吸收与产量形成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养分吸收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密级:论文编号:中囯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养分吸收与产量形成的影响EfFettofRhizosphereOxygenStatuesonRiceNutrientAccumulationandYieldFormation硕士研究生:胡志华指导教师:金千瑜研究员申请学位类别:农业推广硕士专业领域名称:作物培养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5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宄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2、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宂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宄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宄生签名:时间:年y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自卩:中国农业科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中国农业科学院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时间:p/j'年j月

3、#曰时间:年彡'月A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论文题H不同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水稻生理与论文作者胡志中业作物研宄方向生态指导教师金千瑜培养单位(研宂所)中国水稻研究所硕(博)姓名职称ip..位专业导师评陶龙硕导口作物栽培学研究员屮国水稻研究所兴I■料V•Lj耕作学阅硕导作物栽培学副教授江西农业大学人军博导口与耕作学答辩国Ii授硕导□作物栽培学K平x浙江大学席博导V与耕作学邬飞硕导口作物栽培学教授浙江大学波I専导V与耕作学硕导口作物遗传育沈波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博导V种答

4、庄杰硕和研究员中国水稻研究所遗传有种博导V辩吴建硕导口生化与分T研究员屮121水稆研究所利博导V生物学委硕导口博导口员硕导口博导口硕导口博导□会议记录(秘书)枣姝呤!论文答辩时间地点2015年5月24U上午,中国水稻研究所密级:论文编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养分吸收与产量形成的影响EffettofRhizosphereOxygenStatuesonRiceNutrientAccumulationandYieldFormation硕士研究生:胡志华指导教师:金千瑜研究员申请学位类别:农业推广硕士

5、专业领域名称:作物培养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05月Secrecy:No.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DissertationEffettofRhizosphereOxygenStatuesonRiceNutrientAccumulationandYieldFormationM.S.Candidate:ZhihuaHuSupervisor:QianyuJinDegree:MasterofAgriculturalExtensionSpecia

6、lty:CropMay2015摘要根际氧环境是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子,明确不同氧环境下水稻生长、产量形成和养分吸收利用特征对水稻高产栽培理论创新和根际氧营养调控技术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包括3个试验;1、以深水稻品种IR45765-3B、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和旱稻品种中旱221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根际氧浓度,即1.0mg/L(T1,低氧)、3.0mg/L(T2)、5.5mg/L(T3)和7.5mg/L(T4,饱和氧)对水稻产量形成及其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2、以深水稻品种IR45765-3B

7、和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为材料,在防雨池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根际增氧模式,即施用CaO(2CaO2)、微纳气泡水灌溉(MBWI)、干湿交替灌溉(AWD)和淹水对照(WL)对水稻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3、以IR45765-3B和中浙优1号为材料分别在水培条件和防雨池栽条件研究不同根际氧环境下水稻磷、钾吸收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根际氧浓度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不同根际氧浓度处理下,三个品种的产量和干物质积累表现一致,均表现为T2>T1>T3>T4,差异显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差异是引起IR45765-3B和中

8、旱221不同氧浓度处理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因子,而不同处理下中浙优1号的产量差异是有效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2、在水稻生长前期T1和T2氧浓度处理有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灌浆后期增氧处理(T2)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植株氮素积累,但氧浓度过高(T3、T4)不利于氮素向籽粒中转运;三个水稻品种均在T2处理下氮素利用效率最高,比低氧处理T1分别提高6.9%、12.8%和13.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