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

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

ID:35164252

大小:417.3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20

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_第1页
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_第2页
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_第3页
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_第4页
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浙江省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分。原则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约各占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

2、;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2.教育的基本要素。(二)理解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特点。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6.教育学的价值。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

3、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一)识记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育先行;人的发展。2.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1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4.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5.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三)运用1.能够根据教育目的的相关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评析。2.能够运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评析相关教育现象。3.能够根据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

4、的关系,科学分析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三、学校教育制度(一)识记1.教育制度的概念与构成,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2.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戌学制。3.义务教育、终身教育。4.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二)理解1.教育制度的特点,学制确立的依据。2.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3.学校产生、发展的历史。4.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三)运用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2.能够运用终身教育的理念规划与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3.能够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四、教师与学生(一)识记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2.教

5、师专业发展及其阶段和途径。3.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4.学生群体的类型、特征及作用。(二)理解1.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2.师生观、学生观、教师观的变迁与发展。3.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4.教师劳动的特点。5.教师的权利和义务。6.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三)运用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能够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2划。2.能够根据对教师及学生地位的认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识记1.课程、课程开发等概念。2.课程的基本类型。3.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等课程基本理论。4.课程文本的三种表现形式。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二)理解1

6、.课程的不同内涵。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3.课程开发的基本取向。4.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5.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6.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7.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实施状况。10.课程开发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三)运用1.把握学校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2.能够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3.能基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比较,评析课程整合的实践。六、教学(一)识记1.教学的概念、任务与意义。2.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3.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二)理解1.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联系与区别。2.教学过

7、程应处理好几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3.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课堂教学的基本阶段。4.国内外知名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5.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6.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7.教学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