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7上海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ID:35165852

大小:403.6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0

2017上海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17上海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17上海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17上海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17上海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上海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上海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的记载反映了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隋唐的科举制D.元朝的行省制2.“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己;处世尤宜:善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从该对联的思想看,作者崇尚A.道B.法C.儒D.释3.西汉时期,儒学发展为A.显学B.经学C.理学D.心学4.右侧反映的是一则有关问路的对话场景。老者最后一句说的“LI(音)”实

2、指:A.“赵钱孙李”的“李”B.“鹏程万里”的“里”C.至理名言”的“理”D.“仁义礼智”的“礼”5.适合下图的主题是长安大马士革A.佛教东传B.丝绸之路C.郑和远航D.玄奘西行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长期作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长期流行A.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C.重文轻武D.闭关锁国7.文帝十五年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武帝元光二年诏“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书》所载的诏书内容表明当时选官取人A.以才        B.以绩C.以文          D.以德8.宋真宗

3、的《劝学诗》中有诗句“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所言的“书”指的是A.圣贤之书B.工艺之书C.科技之书D.法治之书9.以下历史事件,其中命名方式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维新运动B.甲午战争C.戊戌政变D.辛亥革命10.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作为开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使中国7A.主权不再完整,自然经济渐趋解体中B.独立遭到破坏,工业社会正式形成C.资产阶级出现,民主革命成为潮流D.专制统治崩溃,西方文化向东渗透11.当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时,开明知识分子纷纷说:日俄战争不是军

4、队竞争,而是政治竞争;不是日俄两国之战,而是立宪与专制两种政体之战。这种说法是当时一政治热词的反映,即A.“洋务”B.“维新”C.“新政”D.“革命”12.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描绘出一个共和国的前景,突出从劳工运动、实业建设、铁路计划等各个角度阐述和鼓吹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实质是他的A.民族主义B.民主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13.我国正式将抗日战争由八年调整为十四年。这样,抗日战争的爆发标志就上移至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14.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一称谓对应的历

5、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15.整体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节点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新航路开辟D.“国联”成立16.18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被称作“工业革命”,主要是因为A.机器的发明与使用B.电力开发与应用中/华-C.石油的开采与使用D.信息技术的进步17.在近代化过程,先后经历过民族独立战争和国内统一战争,先后实行过邦联制和联邦制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18.体现“美元与黄金挂钩,其

6、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一特征的是A.维也纳体系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雅尔塔体系D.布雷顿森林体系19.英国脱欧被视为2016年的国际重大事件,主要是因为它影响A.经济工业化B.世界格局多极化C.文化科学化D.区域经济一体化20.2017年3月10日,韩国宪法法院裁定总统朴槿惠弹劾案成立。这反映韩国政治体制特点之一:A.君主专制B.人民民主C.三权分立D.君主立宪二、综合题(本大题共三组,共60分)(一)中国古代政治格局以下4幅图是按时间先后排列的中国古代四个时期的中央机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图1

7、图2图3图421.请按照示例说出另3幅示意图分别反映的朝代(6分)图1:秦朝;图2:①;图3:②;图4:③。22.所有示意图都有一个共同角色A,这个A应是①(2分),从这个角色A与其它角色的关系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的君主专制特征,与这一特征一致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是②(2分,请填选项代号)。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C.民族自治D.世卿世禄23..有人从君臣关系的角度总结说:“中国古代的政治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君主的权力逐渐加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1分)试说说理由。(4分)(二)对外“开放”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

8、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李鸿章1896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