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击暴流时空分布统计与风场特性和结构风荷载实验研究

下击暴流时空分布统计与风场特性和结构风荷载实验研究

ID:35166842

大小:14.01 MB

页数:164页

时间:2019-03-20

下击暴流时空分布统计与风场特性和结构风荷载实验研究_第1页
下击暴流时空分布统计与风场特性和结构风荷载实验研究_第2页
下击暴流时空分布统计与风场特性和结构风荷载实验研究_第3页
下击暴流时空分布统计与风场特性和结构风荷载实验研究_第4页
下击暴流时空分布统计与风场特性和结构风荷载实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击暴流时空分布统计与风场特性和结构风荷载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内图书分类号:TU312+.1学校代码:10213国际图书分类号:624.04密级:公开工学博士学位论文下击暴流时空分布统计与风场特性和结构风荷载实验研究博士研究生:李宏海导师:欧进萍教授院士申请学位:工学博士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所在单位:土木工程学院答辩日期:2015年6月26日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Index:TU312+.1U.D.C.:624.04DissertationfortheDoctoralDegreeinEngineeringSPATIO-TEMPORALDISTRIBUTIONSTATISTICALANALY

2、SISANDEXPERIMENTSOFWINDFIELDCHARACTERISTICSANDWINDLOADSONSTRUCTURESOFDOWNBURSTCandidate:LIHonghaiSupervisor:Prof.OUJinping,MemberofCAEAcademicDegreeAppliedfor:DoctorofEngineeringDisasterPreventionandReductionSpeciality:EngineeringandProtectiveEngineeringAffiliation:SchoolofCivilEngine

3、eringthDateofDefence:June26,2015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摘要摘要下击暴流是伴随雷暴发生的一种局部强对流天气现象。独特的风场结构和风剖面特征,使下击暴流的作用效应与大气边界层常态风差异显著。作为极端风荷载,下击暴流对输电线塔、大跨空间与悬挑屋盖等多种建筑结构造成了十分惊人的破坏,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下击暴流作用风荷载已成为当今结构风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下击暴流发生的空间随机性强且区域性显著、突发性和流动性强且持续时间

4、短等多种客观因素,制约着该研究方向的快速发展。基于实际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下击暴流的时空分布,是了解其发生特性的重要方法和加速该研究进程的关键所在,亟待解决。此外,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也把部分研究人员的精力吸引到了应用数值模拟探讨下击暴流作用的内容上去。虽然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由于下击暴流风场较为复杂,单纯的数值仿真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相比而言,实验模拟则是揭示下击暴流作用特征的更为行之有效的途径。最后,以常态风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行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理论显然不适用于下击暴流,建筑结构在下击暴流作用下的风荷载计算方法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针对以上

5、提出的问题,本文首先统计分析了我国大陆地区下击暴流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然后实验模拟了考虑地表粗糙度的下击暴流风场,并在此实验平台上观测得到了棱柱型建筑结构和开敞式屋盖结构的下击暴流作用风荷载,进一步研究了下击暴流发生距离和发生方位角对风压分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基于风荷载特征系数的下击暴流作用下建筑结构风荷载的计算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大连地区四座气象基站的观测数据为例,分析了下击暴流发生的时间分布特性。根据我国182座数据可公开的地面国际交换站的资料,计算并绘制了下击暴流年发生天数和年初终时段的空间分布。依据年发生天数累年平均值提出

6、了我国下击暴流作用下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分区方法,并根据我国707座气象基站1971年~2000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得到了各分区的下击暴流年发生天数平均值、年初终时段平均值、发生频率和发生周期。(2)基于壁面射流理论并考虑地表粗糙度,实验模拟了下击暴流风场,观测了B类地貌条件下的风场径向断面风速分布,分别绘制了水平风速和竖向风速的径向剖面和竖向剖面,对水平风速的近地风场进行了细部描述,并得到了下击暴流风场脚部的涡漩区位置。依据下击暴流风场的风速剖面并结合风场流线图,-I-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提出将下击暴流风场分为内部核心区域、中部发展区域和外部外围区域等三个

7、分区。(3)选择实际工程常用的棱柱型作为模型外形,根据下击暴流风场的影响高度确定模型高度,在实验平台上对三座不同高度的棱柱型建筑结构模型进行了下击暴流作用风荷载模拟。通过改变模型在风场中的位置和转角,实现了观测下击暴流在不同发生距离或方位角时表面风压分布的变化,获取了最大风效应和平均风压系数,进而得到了建筑结构在移动型下击暴流风场中某些瞬态位置的风致荷载效应。(4)选择受下击暴流作用最明显的开敞式屋盖结构作为建筑模型进行了下击暴流风致荷载效应的实验模拟。获得了模型上下表面的风压分布,并进一步计算得到了整体屋盖结构所承受的下击暴流风荷载。考虑模型在下击暴流风场中的不

8、同位置和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