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语文

精校解析Word版---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语文

ID:35192731

大小:366.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3-21

精校解析Word版---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语文_第1页
精校解析Word版---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语文_第2页
精校解析Word版---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语文_第3页
精校解析Word版---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语文_第4页
精校解析Word版---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校解析Word版---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2018年语文模拟试卷语文Ⅰ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竹是什么呢?竹本固,不▲;竹性直,不▲;竹心空,不▲;竹节贞,不改志向,所以,竹是君子的化身。A.通权达变趋炎附势见异思迁B.见异思迁趋炎附势刚愎狭隘C.趋炎附势通权达变刚愎狭隘D.刚愎狭隘见异思迁通权达变【答案】B【解析】通权达变: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事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趋炎附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见异思迁: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

2、喜爱不专一。点睛: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

3、重复的现象。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世纪80年代,泰晤士河流域就曾发生过铅污染事件,使得天鹅数量骤减。依照清点天鹅的年度报告,有关部门很快推出新规定,及时杜绝了有害行为,使天鹅数量得以恢复。B.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征信模式发展自从开始成熟,征信机构向信息提供者付费获取信息,制作如个人信用报告及个人信用评分等个人征信产品,使用者需付费获得这些产品。C.《三体》被不少学者、媒体人乃至创业者、企业家热捧的原因,是它打破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界限,其中呈现的“中华形象”和宏大视野使它走出了纯文学的局限空间造成的。D.-23-滴滴与

4、优步中国火速合并,加上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使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因此谣言应声而起,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对此迅速给予了回应。【答案】A【解析】B语序不当,把“自从”提到“以美国为代表”前面;C.句式杂糅;D.缺少宾语,“转型”后面增加“考验”。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手法的是哪一句?A.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B.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兖龙浮。C.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D.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答案】D【解析】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

5、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对仗又称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23-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点睛:高考修辞解题技巧 :修辞,已成为高考必考的“保留节目”。现在考修辞,一般不再出客观题型(选择题),也不再出辨明修辞手法及分析其作用等较容易的题目,而是设为主观题型,出在第五大题“语用”题中,要求仿写或续句。这种题型,大大增加了答题难度,它考查考生运用修辞的实

6、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这也正符合高考语文考能力的要求,也有相当的区分度。这有利于选拔语文能力较强和语文素质较好的人才。 正因为难度大、区分度强,高分、满分难得,所以平时要多留意语言表达,多训练。在此,谈一谈修辞题的解题技巧,希望对提高复习训练和应试解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有所帮助。 一、看清题干要求。即看清题目的要求,按要求作答。否则,就是白忙活,得不到分的。二、审清原句特点。即看清原句在修辞上、句式上有何特点,写出的仿句也必须含有这些特点。三、使句子通顺,上下句语意贯通。前面两个要求,是出题者有意设置的限制条件,以使评卷有操作

7、性。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依循原句特点,是评卷时给分、扣分的基本标准。而这里讲的“句子通顺”、“语意贯通”,则是对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双重要求,是考查考生思维和如何表达思维的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从思维上看,要求上下句语意贯通,内容相关、一致;从形式上看,要求语言表达简明、通畅。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①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②我出国留学的时候,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

8、四史原封带了回来。③史书也很重要。④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⑤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A.①④③②⑤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