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南京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ID:35194394

大小:5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1

南京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_第1页
南京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_第2页
南京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_第3页
南京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_第4页
南京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京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01.6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炮烙(páo)濒临(bīn)矫捷(jiǎo)恪守不渝(ɡè)B.攻讦(jié)沮丧(jǔ)趔趄(liè)间不容发(jiàn)C.旖旎(qí)剽悍(piāo)蹊跷(qī)莘莘学子(shēn)D.狙击(jū)罪愆(qiān)拓片(tà)稗官野史(bà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端倪耽搁通谍没精打采B.迁徙樊笼恼怒真

2、知卓见C.浮躁诡辩涣散轻歌曼舞D.膨胀妨碍起讫闻过饰非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店庆期间,凡购商品满1000元者,本店将价值100元的礼品券一张,九折优惠卡一份。②我希望能够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所以一个多月以前就着手准备主题报告。③各大城市的城郊部,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状况比较严峻的地方。④我爱整个中国,不仅爱她的美德,而且也爱她的贫困,还爱她的不幸。A.惠赠从结合甚至B.敬赠在接合甚至C.敬赠从接合尤其D.惠赠在结合尤其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时书中人物的命运,引起我丰富的联想,

3、我凝视着窗外的蓝天,不免出神入化。B.单看他两手捏成拳头端端正正地放在大腿上,挺直了腰板正襟危坐的姿势,就可以断定他是北方人。C.向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方兴未艾,对此国务院及时发出通知制止,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收到预期的效果。D.《苹果日报》在香港引起报业大战,杀得人仰马翻,天昏地暗,风声鹤唳。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这次事故,淮海中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三个小时,二十六路电车改由金庆路驶往徐家汇。B.去农村采访时,意外地听到了另一位打工仔奋不顾身同罪犯搏斗的事迹,对我们教育很大。C.老赵坚持辞职回故乡侍弄土地,包括他妻子在内的许

4、多亲朋好友都觉得不可思议,竭力劝阻他冒这个风险。D.桂林确实山清水秀,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作品中卖弄才情,或卖弄学问,;如果再加上装腔作势,。才情学问,有多少是多少,真则真,假则假,虚则虚,实则实,瞒不过明眼人。贫儿卖富,;暴发户摆阔,,这叫卖弄。A.都是令人生厌的事就更催人呕吐把口袋里仅有的几枚银币弄得叮当作响把古鼎擦得金光闪亮B.都是催人呕吐的事就更令人生厌把口袋里仅有的几枚银币弄得叮当作响把古鼎擦得金光闪亮C.都是催人呕吐的事就更令人生厌把仅

5、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闪亮把满口袋的银币弄得叮当作响D.都是令人生厌的事就更催人呕吐把仅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闪亮把满口袋的银币弄得叮当作响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编撰,在体例上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并取消“世家”。B.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他重视通俗文学,辑有《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C.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有小说《爱弥儿》及自传性作品《忏悔录》。D.丁玲,原名蒋冰之,又叫丁冰之,她的代表作《暴风骤雨》,是我国现代

6、文学史上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8.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横塘范成大南浦注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注:南浦,泛指送别之处。A.前两句写送客之地的景物。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横卧,朱塔屹立。以南浦借指横塘,已揭示出离别之意。B.石桥、朱塔都成了离别的见证者。诗人以景物依然,反衬人事之变化,物是人非,使人油然而生怀乡之情。C.第三句直接写年年送客横塘,以“年年”表明送客频繁。春意勃发而人却分离,寓有伤感之意。D.第四句诗人并未直抒离情别绪,只是把横塘景缩小到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细雨、

7、垂杨、画船上,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9~10题。爆竹谁不是在挣扎中裹住一颗沉重的心?谁不是喜欢晴空中光与声的耀动?重压下似是茫昧的希求?盼到一天,指尖上有火花飞迸。谁也是具有热烈欢欣的少年的心情,谁也是在沉静的生活中希求放纵!一年能有几天,一生能得几次?把人生的“法绳”略略放松。说到怜悯么?荒村中饿骨强撑,兵马在大道上纵横,天火燃着了不安定的人心。霹雳震动蛰虫的觉醒。也许是孩子与年青人的狂兴?爆竹声中挑起激越的心情。听!这是古灵的回声还是新生喊叫?暗夜间火花明映着群星。写于1933年1

8、月9.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爆竹是喜庆、欢乐的象征。“晴空中光与声的耀动”“指尖上有火花飞迸”表现了爆竹在中天炸响时喜庆欢欣的气氛。B.“一年能有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