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知识建构培养主动学习

重视知识建构培养主动学习

ID:35194794

大小:1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1

重视知识建构培养主动学习_第1页
重视知识建构培养主动学习_第2页
重视知识建构培养主动学习_第3页
重视知识建构培养主动学习_第4页
重视知识建构培养主动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视知识建构培养主动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视知识建构培养主动学习——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构建成宏伟(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214023)【摘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到的基本理念,深度学习理念也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自主学习.本文以深度学习理念为出发点,重点阐述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几个着力点.【关键词】深度学习浅层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有效教学时下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高中数学教学无论是理念还是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热情不减.新课改的作用对象是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学

2、生,因此课改的成败最终还是以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来衡量.《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提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地学习,也就成为课程改革成功的必然前提.所谓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浅层学习(surfacelearning)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把信息作为孤立的、不相关的事实来接受和记忆,深度学习(deeplearni

3、ng)是指在基于理解地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他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因此深度学习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不再源自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主性学习.如何是学生的学习达到新课程的标准,如何深度学习的理念,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成了摆在我们每位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帮助学生构建

4、数学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之所以被动,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了解程度不够,搞不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去学习这个知识,从而形成了老师教什么他就学什么,非常被动的接受,根本谈不上考虑如何去学.因此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体系,知道各块知识之间的关联,用更加合理的方法,如类比等去学习和已学知识想类似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一:笔者在设计苏教版必修2《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时,在通过斜率公式总结并发现两直线(一般式)平行充要条件A1B2–A2B1=0且A1C2-A2C1≠0或A1B2–A2B1=0且B1C2

5、–B2C1≠0,让学生先观察A1B2–A2B1=0然后启发他们从形式上联想到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和它有非常一致的结构.学生联想到向量平行的条件,借此让学生课后自己去复习向量,解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在哪里.通过这样的设计,就会使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的形成一个整体,互相支撑,起到双赢的效果.构建知识体系不仅可以在同学科进行,跨学科也同样可以,如数学中的向量和物理中的力;导数与瞬时速度与加速度;正方体,正四面体与化学中的分子结构模型等.概率与生物中的遗传规律,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会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零散的,所谓牵一

6、发而动全身,更加容易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2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主动学习的一大障碍就是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到底有没有用而产生怀疑,从而影响了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尽量是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没有学过数学的人完不成这样的任务,从而促使他们向主动学习迈进.案例二:笔者在设计《等比数列求和》,学生对分期付款非常感兴趣,笔者先设计了一个以自身实际为背景的例题,以公积金贷款为例,贷款10万元,10年还清,月利率3.75%,按复利等额还贷,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每月要还多少钱.然后又提出如果一年后提前还掉1万元本金

7、,每个月又该还款多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很快算出了结果,而且非常有成就感.接着笔者布置了一个小小的调查报告,回去调查一个与自己家庭或亲戚中的贷款的例子,算算每月的还贷.令人惊喜的是,这次调查报告同学们写得非常认真,甚至还有同学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用VB编写了一个计算还贷和提前还贷的小程序,学生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案例三:在设计演绎推理(苏教版选修1-2)例2已知a,b,m均为正实数,b

8、析,并利用初中学过浓度的知识,经过小组讨论,很快得出了例题2中要求证明的结论.然后笔者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证明,对于这个来源于生活实践的问题,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