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明原位测试实验报告

李志明原位测试实验报告

ID:35196239

大小:224.6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3-21

李志明原位测试实验报告_第1页
李志明原位测试实验报告_第2页
李志明原位测试实验报告_第3页
李志明原位测试实验报告_第4页
李志明原位测试实验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志明原位测试实验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华大学实验(实训)报告南华大学实验(实训)报告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班级:12级岩土2班学号:20124680226姓名:李志明第16页共16页南华大学实验(实训)报告实验1实验名称:载荷试验实验成绩:实验同组人:李志明、彭恩成、谈伟杰、梁启皇、刘旺、王莉实验教师签名:实验地点:城建西104实验日期:2014年10月29日(下午)实验目的:1.确定地基土的临塑荷载,极限荷载,为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提供依据;2.估算地基土的变形模量,不排水抗剪强度和基床反力系数;通过平板载荷试验,了解平板载荷试验的加载系统、反力系统和变形量测系统及其安装方法,掌握试验的操作步骤及技术要求

2、;3.采用试验数据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地基土的变形模量E0。实验原理:在试验场地上将一定尺寸和几何形状(圆形或方形)的刚性板,安放在被测的地基持力层上,逐级增加荷载,并测得每一级荷载下的稳定沉降,直至达到地基破坏标准,由此可得到荷载(p)-沉降(s)曲线(即p-s曲线)。典型的平板载荷试验p-s曲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直线变形阶段:p-s曲线为直线段(线性关系),对应于此段的最大压力p0,称为比例界限压力(也称为临塑压力),土体以压缩变形为主。(2)剪切变形阶段:当压力超过p0,但小于极限压力pu时,压缩变形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剪切变形逐渐增加,p-s线

3、由直线变为曲线,曲线斜率逐渐增大。(3)破坏阶段:当荷载大于极限压力pu时,即使维持荷载不变,沉降也会急剧增大,始终达不到稳定标准。直线变形阶段:受荷土体中任意点产生的剪应力小于土体的抗剪强度,土的变形主要由土中空隙的压缩引起,并随时间趋于稳定。可以用弹性理论进行分析。第16页共16页南华大学实验(实训)报告剪切变形阶段:土体除了竖向压缩变形之外,在承压板的边缘已有小范围内土体承受的剪应力达到或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并开始向周围土体发展。此阶段土体的变形主要由压缩变形和土粒剪切变形共同引起。可以用弹塑性理论进行分析。破坏阶段:即使荷载不再增加,承压板仍会不断下沉,土体

4、内部开始形成连续的滑动面,承压板周围土体面上各点的剪应力均达到或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1.承压板:直径为30cm的钢板2.加荷装置:包括压力源、载荷台架或反力构架。压力源:本次试验采用32t千斤顶载荷台架3.沉降观测装置:百分表实验过程(内容、步骤、原始数据等):实验内容:1.根据提供的实验桩选择传感器和力锤;2.完成传感器的连接与安装;3.采集信号并在分析仪上进行数据分析;4.传输数据至计算机,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实验步骤:1.在有代表性的地点,整平场地,开挖试坑。试坑底面宽度不小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的3倍。试验前应保持试坑土层的天然

5、状态。在开挖试坑及安装设备中,应将坑内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并防止因降低地下水位而可能产生破坏土体的现象。试验前应在试坑边取原状土样2个,以测定土的含水率和密度。2.设备安装图3.3.2-2,其次序与要求如下:(1)安装承压板。安装承压板前应整平试坑面,铺约1cm厚的中砂垫层,并用水平尺找平,承压板与试验面平整接触。(2)安放载荷台架或加荷千斤顶反力构架,其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一致。当调整反力构架时,应避免对承压板施加压力。(3)安装沉降观测装置.其固定点应设在不受变形影响的位置,处沉降观测点应对称设置。3.试验点应避免冰冻、曝晒、雨淋必要时设置工作棚。4.荷载一般按

6、等量分级施加,并保持静力条件和沿承压板中心传递。每级荷载增量一般取预估试验土层极限压力的1/8-1/10。当不易预估其极限压力时,可按表3.3.4所列增量选用。第16页共16页南华大学实验(实训)报告图3.2.2-2反力式装置示意图1-承压板2-加荷千斤顶3-荷重传感器4-沉降观测装置原始数据:序号油压表读数百分表读数1百分表读数210710827226898023459167646.05134925844037761028926371219814781410629荷载板压力F=2.826δ荷载板面积S=荷载板压应力F/S现场测试结果见表1表1P-S曲线成果图表序号

7、油压表读数(Mpa)荷载板压力(KN)荷载板压应力(100KPa)百分表读数1百分表读数2沉降值(mm)10007108270225.65279.966898020.233411.304159.925916761.354616.956239.885134922.665822.608319.844403773.6061028.26399.802892634.9271233.912479.761981475.9581439.564559.72106297.00实验结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问题讨论及总结):①绘制p-s曲线(进行必要修正)S(mm)第16页共16页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