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种野猪养殖项目的可研报告

关于特种野猪养殖项目的可研报告

ID:35213647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1

关于特种野猪养殖项目的可研报告_第1页
关于特种野猪养殖项目的可研报告_第2页
关于特种野猪养殖项目的可研报告_第3页
关于特种野猪养殖项目的可研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特种野猪养殖项目的可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特种野猪养殖项目的可研报告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味,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家猪的营养结构和肉质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对健康消费的需要。  而野猪肉质鲜嫩香醇、野味浓郁为众人所知,人人爱吃。它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各类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人体所需的亚油酸含量高于家猪2.5倍,还含有抗癌物质锌、硒和亚油酸等。  而且它以无污染的野草、红薯等为主食,是纯天然的绿色滋补保健食品,成为人们真正的“放心肉”而极为畅销。目前市场十分紧俏,即使是乡

2、村每公斤也达20元,广州、香港、上海、北京、深圳等各大城市更是乐观。  广州野生动物批发市场毛重批发价30-50元/公斤仍十分抢手,一些商家还为没有固定的货源而发愁。  我国是以猪肉为主要肉食的国家,年消费生猪在4.8亿头以上,即使按生猪消费的1/10计也达4800万头。  目前全国人工养殖的野猪极少,今后5-10年内仍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近几年生猪市场疲软,销售价格持续下跌,致使许多养猪场倒闭,生猪生产已进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微利时代”,特种野猪的出现对我国生猪养殖业是一个福音,取代家猪将成为趋势!二

3、、野猪与一般家猪的区别特种野猪是经改良驯化的新品种,毛一般为灰黑色或褐红色,毛粗而稀,鬃毛几乎从颈直至臀部,蹄黑色。成猪耳较小,尾比家猪短,嘴较家猪长,头和腹部较小,性情较温顺,但行动敏捷,同等体积的野猪比家猪重10%。  特种野猪显现了较强的杂交优势,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为86%,是家猪的两倍)、抗病力强、适应性广、食性杂、耐粗饲等优势,又克服了野猪季节性发情,产仔少、生长慢、不易饲养及家猪疾病多等缺点。特种野猪与家猪的对比分析  项目 品种肉质营养特点瘦肉率屠宰率抗病力饲料投入利润比价格元/公斤

4、利润元/头特种野猪细嫩、醇香、鲜美野味浓低脂肪低胆固醇86%86%强青草树根红薯1:330-50约1000家猪粗糙松软不香高脂肪高胆固醇38-50%60%弱喜精食1:0.15约7-10约50三、投资预算:(以一组2公8母为例):  1、引种款:  10头特种野猪(20斤左右)总款10000元,一头种猪可做种8~10年,以8年计,则每年费用为1250元。  2、饲料成本:  (1)10头种猪18个月的饲养成本:1.2元/天/头×18个月×30天×10头=6480元。(注:由于特种野猪喜食青草、红薯、秸杆

5、、树叶等,其成本仅需家猪的1/3。)  (2)160头仔猪7个月的饲养成本:1.0元/天头×210天×160头=3.36万元。(这些饲料在农村到处都有,基本是无成本的;如自己种植牧草,成本可节省)  3、工资水电约5000元。  4、猪场建设1万元。  以上各项投入合计:56330元。四、产出预算:(以一组2公8母为例):母猪再养5个月后即可配种,怀孕116天分娩;  每胎产仔8~12只,每年产2.5胎,一头母野猪一年可繁殖20~25头,以20只计算,则8只母猪引种约1年半时间可繁殖出160头仔猪,仔

6、猪饲养7个月即可上市,体重约180斤;  目前每斤10~15元,今后按保守估计,即使每斤售价按5.00元/斤计算,则总产值为160头×180斤/头×5元/斤=144000元。五、效益分析:(以一组2公8母为例):  纯利:14.4万元~5.633万元=8.767万元。由此可见,投资特种野猪养殖在1年多的时间里(引种种猪苗,若引种成年种猪则半年即可见效),不但可收回全部投资,还有8.767万元的利润。如160只取80只作种猪出售,每只1000元以上,则利润可增加3万元以上。在目前各行业不景气、投资效益低

7、、风险大的情况下,养殖特种野猪的确是短平快的致富好项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