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学课程报告(刘辉)

层序地层学课程报告(刘辉)

ID:35222944

大小:35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22

层序地层学课程报告(刘辉)_第1页
层序地层学课程报告(刘辉)_第2页
层序地层学课程报告(刘辉)_第3页
层序地层学课程报告(刘辉)_第4页
层序地层学课程报告(刘辉)_第5页
资源描述:

《层序地层学课程报告(刘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课程报告课程名称层序地层学教师姓名朱红涛研究生姓名刘辉研究生学号120121825研究生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所在院系资源学院类别硕士日期2013.06.05评语对课程论文的评语:平时成绩:课程论文成绩:总成绩:评阅人签名:年代地层图解释1.层序的体系域及特征和层序类型及特征如上图所示:以层序线⑤所表示的SB2为底界,以层序线所表示的SB1为顶界所对应的是一个Ⅱ型层序;以层序线为底界,为顶界构成的是一个具有陆架坡折盆地的Ⅰ型层序。1.1Ⅱ型层序的体系域及其特征一个完整的Ⅱ型层序自下而上可以

2、分为陆架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1)陆架边缘体系域(⑤~⑦)陆架边缘体系域是在一个海平面相对上升时形成的海退地层单元,为一楔形体覆盖于Ⅱ型层序界面之上,在下伏前积拐点向陆一侧的陆架上沉积而成,以微弱前积和加积为特征。陆架边缘体系域是由陆架和斜坡碎屑岩或碳酸盐岩组成,其陆上部分一般为向海增厚的陆相楔状体,而海相部分与低位前积复合体相似。陆架边缘体系域的底界是一个以覆盖河流沉积的海岸平原或滨海和三角洲沉积物为特征的侵蚀不整合(或与之可以对比的整合)。在底界为可以对比整合的面,这个底再生及岩相

3、向盆地方向迁移所导致的、有重要意义的界面只表现为准层序叠置方式从快速前积向缓慢前积或者向加积的变化。其顶界面为前积-加积陆架边缘体系域与上覆退积的海侵体系域分开的海进面为标志。(2)海侵体系域(⑦~⑧)海侵体系域是在海平面快速上升期间,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供给速率而形成的,其底界为初次海泛面(如上图中的⑦),顶界为最大海泛面(上图中的⑧)。由于可容空间的快速增加和沉积物供给速率的相对减少,其水体向上不断加深,依次堆积较新的准层序向陆方向上超在层序边界之上。海侵体系域完全是退积的,重要的沉积体系有陆

4、棚三角洲、滨岸平原、富煤的海陆交互沉积、冲积和越岸冲积以及泻湖和湖泊沉积等。海侵体系域较低位和高位体系域具有更低的砂泥岩比值,因此可以形成分布较广的盖层或烃源岩层。(3)高位体系域(~)高位体系域是在沉积物的供给速率大于可可容纳空间的增长速率,海平面上升的末期和下降的早期形成的。以下超面为底界,以下一个层序的低位体系域底界为顶界。早期高位体系域通常由一组加积准层序组组成,晚期高位体系域则由一组或数组前积准层序组组成。它一般广泛分布于陆棚之上,其下部以加积准层序组向陆上上超于层序边界之上,向海方向下超于海侵

5、体系域之上。在许多的硅质碎屑岩层序中,高位体系域明显被上覆层序边界所切割。1.2Ⅱ型层序的特征Ⅱ型层序与具缓坡边缘的Ⅰ型层序地层样式有些相似,其下部体系域最初都是在陆棚上沉积的,缺少盆底扇和峡谷。根据具缓坡边缘的一型层序特征总结出二型层序样式具有如下特征:(1)均一的、小于1°的低角度倾斜,大多数倾角小于0.5°;(2)叠瓦-反“S”形斜交;(3)较缓倾斜与较陡倾斜间无梯度突变之坡折;(4)从浅水到深水无突变带;(5)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切割作用发生在低位岸线以上,而不发生在岸线以下地区;(6)相对海平面下

6、降时,沉积低位三角洲和其它海岸砂岩(平缓斜坡边缘上一般不沉积盆底扇和斜坡扇)。1.3具有陆架坡折的Ⅰ型层序的体系域及其特征如上图所示,以和为底界、顶界所对应的是一个完整的具有陆架坡折的Ⅰ型层序样式的模式图,它是由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1)低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是由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形体和深切谷组成。典型的盆底扇是以砂为主,主要是重力流沉积,可用鲍马序列来描述。盆底扇一般多出现在远离峡谷口,当然在峡谷口也可见其沉积,其形成与斜坡上的峡谷侵蚀以及陆棚暴露地表发生的河流下切作用密切有

7、关。斜坡扇是指位于大陆斜坡中部或底部的重力流沉积体,由浊流水道和漫滩沉积物组成。它是在全球海平面下降晚期或上升早期形成的。低位楔形体是由一个和多个前积准层序组组成的楔形体,它主要位于陆棚坡折处向海一侧并上超于前一层序的斜坡上。楔状体的近源部分由陆架或陆坡上部的深切谷充填及其相关的低位岸线沉积组成,远源部分由厚层富泥的楔形体前积单元组成,而在其早期沉积物中可包含有互层的薄层浊积岩。楔状体之末端部分由一个厚的、以泥为主的楔状体单元组成,它下超在斜坡扇上。(2)海侵体系域(~)海侵体系域是在海平面快速上升期间,

8、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供给速率而形成的,其底界为初次海泛面(如上图中的),顶界为最大海泛面(上图中的)。由于可容空间的快速增加和沉积物供给速率的相对减少,其水体向上不断加深,依次堆积较新的准层序向陆方向上超在层序边界之上。海侵体系域完全是退积的,重要的沉积体系有陆棚三角洲、滨岸平原、富煤的海陆交互沉积、冲积和越岸冲积以及泻湖和湖泊沉积等。海侵体系域较低位和高位体系域具有更低的砂泥岩比值,因此可以形成分布较广的盖层或烃源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