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岩水利枢纽实习报告

山口岩水利枢纽实习报告

ID:35223067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2

山口岩水利枢纽实习报告_第1页
山口岩水利枢纽实习报告_第2页
山口岩水利枢纽实习报告_第3页
山口岩水利枢纽实习报告_第4页
山口岩水利枢纽实习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口岩水利枢纽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山口岩水利枢纽实习报告(2009-01-0317:14:16)标签:杂谈山口岩水利枢纽实习报告一、前言1、实习目的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了解主要建筑物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等,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和现场操作技能。2、实习任务通过理论知识回顾、资料搜集,以及老师讲解、学生提问,实地观察、现场记录参与实验等等方式,对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情况进行现场实习,掌握一定的施工技艺。3、实习时间2008年12月11日—12月19日4、实习人员带队老师:王美生老师、鄢玉英老师、江辉老师学生:05水工本科(1)、(2)、(3)班学生二、实习内容1、工程概况山

2、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地处赣江一级支流袁河上游的萍乡市芦溪县境内,坝址位于芦溪县上埠镇山口岩村上游1km处,距芦溪县城7.6km,距萍乡市约30km。是一座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袁河发源于萍乡市芦溪县麻田乡境内的武功山金顶北麓,河流自源头向北流经麻田、新泉、张家坊、上埠、芦溪、宣风、银河等地,至宣风与沂水会合流入宜春市境,而后自西向东流经宜春、分宜、新余、新干及樟树诸县市,于樟树镇附近汇入赣江。袁河主河全长273km,全流域面积6486km2。袁河在萍乡市境内的河长为52km,流域面积为698km2。1985年由江西省宜春地区行署水电局编制的《袁河

3、流域规划报告》,对袁河干流拟定了十五级开发方案:麻田347.7——山弯——山口岩240——西村一级103——樟头船运闸98.4——高山头96.4——化成岩91.4——雷坤85.5——二马滩75——江口70——袁惠渠滚水坝50.7——二化坝45.7——水西41——宋家36.6——矗湖30。规划报告指出,萍乡是一个缺水地区,尤其是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需求较大,山口岩水库调蓄袁河径流,可解决萍乡市东部一带的工业与城镇生活用水,推荐山口岩水利枢纽为近期开发工程。2、水文地质情况山口岩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30km2,主河长28.7km,流域平均宽度8.01km,主河道平均比降14.8‰。据萍乡气象

4、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7.3℃,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82.9mm(20cm蒸发皿观测值),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为11.0m/s,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79天。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下游7.6km处设有芦溪水文站,具有1958~2004年共47年连续的实测水文资料系列,是本工程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依据站。经计算,山口岩水库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7.54m3/s,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033.8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38×108m3。袁河为雨洪式河流,洪水多发生在4~9月份,经分析计算,水库坝址设计洪水标准(P=0.2%):洪峰流量1260m3/s,24h洪量42.3×1

5、04m3,72h洪量68.3×104m3;校核洪水标准(P=0.05%):洪峰流量1820m3/s,24h洪量61.1×104m3,72h洪量98.4×104m3。施工设计洪水:9月~次年3月洪峰流量(P=10%)196m3/s。袁河为少沙河流,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35×104t,水库50年泥沙淤积量为128.8×104m3。本区处华南褶皱系赣中南褶皱,赣西南拗陷之武功山~玉华山隆断束构造单元中。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北部为丘陵区,局部见有小规模滑坡体及崩塌堆积体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供水管线区和坝下灌区属于丘陵低山及冲洪积地貌,未见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库周和库盆由

6、透水性较微弱的变质岩系、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石炭系碎屑岩构成,无可溶性岩分布,山体雄厚,地下水分水岭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未发现通向库外的导水构造,不存在水库永久渗漏问题。库岸多为岩质岸坡,土质岸坡一般亦较平缓,库岸稳定性较好,但自下坝址至九洲段库岸岸坡较陡,局部见有滑坡及坍塌现象;坝址上游右岸400m处滑坡体,存在失稳的可能,将威胁大坝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崩塌堆积体对左岸引水隧洞进口(短线方案)的稳定亦构成威胁,对近坝左岸崩塌堆积体予以清除。部分土质库岸在水库蓄水过程中或蓄水后,将会产生坍塌或滑坡等现象,虽对大坝及水库安全不会构成威胁,但对邻近正常蓄水位线库岸的居民将产生一定影响,建议可

7、能受影响的居民进行搬迁。库区植被发育,水土保持良好,固体迳流微略,未来库区淤积问题不大。库区内未见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及文化古迹遗址分布,淹没影响小,库尾地面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6.5~8.8m,不存在浸没问题。由于库区无孕震断裂分布,上基岩深部张裂隙不发育,导水性差,地下水分水岭高程远高于正常蓄水位,因此水库蓄水后,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较小。下坝址河谷狭窄,呈“V”型,主要分布有震旦系松山群老虎塘组浅变质岩系、石炭系下统大塘组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