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类功放实验报告

甲类功放实验报告

ID:35233018

大小:55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22

甲类功放实验报告_第1页
甲类功放实验报告_第2页
甲类功放实验报告_第3页
甲类功放实验报告_第4页
甲类功放实验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甲类功放实验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模拟功放组装调试报告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要求1.1设计任务2.1基本要求第二章、框图分析第三章、电路原理分析3.1电路部分3.2电源部分3.3布线第四章、安装与调试4.1安装4.2调试第五章、问题分析及实验内容与结果5.1问题及分析5.2实验内容及结果第六章、实验小结第七章、附录附录1电路仿真原理图附录2遇见的名词解释第八章、参考文献一、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要求1.1设计任务1).完成电路图的选择、安装和调试2).完成原理图的分析3).得出实验结果并对主要问题进行解决1.2基本要求1).掌握焊接调试的一般方法2).尽可能的提高输出功率和效率3).尽可能的减小失真度二、框图

2、分析三、电路原理分析3.1电路部分:1)、输入级:核心电路是由两支BC559(由A733代替)组成差分放大电路,起到克服零吧点漂移的作用,22k接地电阻是三极管的偏置电路,它的大小决定了整个电路的输入电阻,相对于主电路而言,主要是为基极提供偏流,以保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并起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8.2k电阻是差分电阻的公共发射极电阻,决定了差分电路的共模抑制比和本级的静态工作电流,可以由下式进行估算(两管值):VCC/8.2K=20/8.2=2.4MA。。经过输入级放大的电流在流经1k可调电阻时产生的电压信号直接输送到下一级。1uf电容是整个电路的输入电容,其容量的大小和

3、制造材料对音质的影响很大。2)、电压放大级:本机使用一只三极管BD139,采用共射放大电路,还采用了自举电路。自举电路也叫升压电路,利用自举升压二极管,自举升压电容等电子元件,使电容放电电压和电源电压叠加,从而使电压升高.有的电路升高的电压能达到数倍电源电压。由100UF电容和两个1.5K电阻的分压电路组成。100P的小电容是做频率补偿用的,容量要尽可能的小,如果没有高频自激,可以不用。本级的静态电流可以由下式进行估算:VCC/(1.5k+1.5k)=6.8MA。3)、输出级:在原理图的上部的两只MJE2955(由B834代替)和周边的元件组成了单端纯甲类放大电路,下半部分以两只

4、MJE2955为核心组成了大电流恒流源电路。其恒流电流值就是输出级的静态电流。可以根据下式估算:0.65/0.47*3=0.46A(把0.25Ω的电阻换成三只0.47Ω的电阻)。4)、扬声器阻抗补偿电路:因为扬声器是感性负载,为了使放大器的负载接近纯电阻,在功放的输出端对地一般都有电阻和电容串联的补偿电路,其电阻的阻值和扬声器的标称阻抗相当。5)、正是由于电路简洁,所以音质几乎就是由原器件的特性所决定的。由于电路的发热量较高,要求元件的可靠性一定要高,电阻一律选用1/2W的金属膜电阻,所用电容由于用量较少,一定要选用精品。只要原器件的质量和焊接技术能够保证,整机的调试十分简单,通

5、电前先把1K的可调电阻置于中间位置,在通电以后,调整该电阻使输出端对地电位尽量接近0V即可,其余都由电路和原器件保证。3.2电源部分:首先我们通过变压器把220v交流电转变成15v的交流电,然后通过整流把交流电压变成单方向的脉动电压,再用滤波电容尽可能的去除脉动电压的交流成分。在设计电源的过程中,有几点值得参考:1)整流时应该采用桥式整流。(桥式整流整流效率高,稳定性好。)2)滤波采用大容量的电解电容是必要的,它能够储存足够的电能来满足在音乐短时尖峰信号出现时对电量的要求,使电路不致产生削波失真。3)为防止大容量滤波电容存有一定感抗而妨碍某些高频成分的滤波,可在滤波电容旁边并联一

6、些容量递减的电解电容,并在最后并联一个高频小电容,进一步改善滤波的效果。3.3布线:在布线时,如果布线设计不合理或组合安装不当,即使采用了优质的元器件,同样会产生严重的噪声,使音质变劣。功放电路的噪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放大电路自身的内部噪声,通常只能选择低噪声的元器件加以克服;二是与放大电路本身无关,从外部混入的噪声,这种噪声与布线有密切的关系。在布线时,以下几点原则可供参考:①布线时,输入端与输出端的元器件应该尽量远离。②输入端与输出端的信号线不能靠近,更不可平行,否则可能会引起电路工作不稳定甚至自激。③多级电路应该按信号流程逐级排列,不能相互交叉,以免引起有害耦合和相互干扰

7、。④电感元件注意它们之间的互感作用。⑤地线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以免因地线环流产生噪声干扰。⑥在高频电路中,要采用大面积包围式地线方式,这样能有效防止电路自激,提高高频电路的稳定性。⑦在布线时线宽度和线间距应该尽量大些,以保证电气要求和足够的机械强度。一般的电子制作里,可使线宽和线间距分别大于1mm。⑧外壳不绝缘的元件之间应该有适当的距离,不可靠的太近,以免相碰造成短路。⑨开关、电位器、可变电容和插座等器件应当放在外围,以方便调节。⑩在布线时,可以说接地方式的正确与否对噪声的影响最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