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裤瑶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白裤瑶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ID:35233691

大小:31.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2

白裤瑶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第1页
白裤瑶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第2页
白裤瑶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第3页
白裤瑶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第4页
白裤瑶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裤瑶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报告题目:南丹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现状的研究实践地点:广西南丹县实践类型:A.团队实践[√]B.个人实践[]姓名:何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会计1202学号:2012306201612成绩: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制2014年9月关于广西省河池市南丹县白裤瑶族文化保护的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省各地的申报热情也是持续高涨。这种现象进一步表明我们国家现在更加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及传承,广大人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也有更深切的认识

2、。这对于提升人民的文化品位与科学文化素质都有很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精神支撑。这个暑假,利用社会实践这个机会,我们团队一行九个人,深入广西省河池市南丹县白裤瑶族,通过亲身体验当地风俗文化,与当地人面对面交流,针对白裤瑶文化保护进行问卷调查,对当地的传统习俗,文化保护,文化旅游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文化保护措施。前言:通过深入当地对白裤瑶族文化保护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白裤瑶族文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语言方面,会说瑶族语言的人数随

3、着年龄层的降低,百分比在逐步下降,尽管下降幅度不大,但仍然说明瑶族语言在未来的交流中有弱化的潜在问题。其次,在传统文化方面,瑶族人民对瑶族一些传统文化(白裤瑶族的铜鼓舞、吹号角、纺纱等)的了解程度同语言的发展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就是年轻受众越来越少的危机。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外在的体现,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如今,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已不再以自然的正常的速度发展了,少数民族的语言逐步受到同化,势必会威胁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少数民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今语言生态已经出现危机,语言多样性也在急剧

4、减少,我们更应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充分尊重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在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影响下,城市文化不断涌入乡村及偏远地区,为人们送来各式各样的文化大餐,导致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斗争中丧失大量原有的受众群。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而言,现代文化的出现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我们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记录、保存工作,以保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对完整性;同时又要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时寻找到一条与现实相适应的发展之道,以避免其传承的断裂。正文:来到广西省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我们就被这

5、里美丽的风景、建筑和热情好客的人们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深深的打动了。白裤瑶住境峰峦叠嶂,岩溶峰峒纵横交错,大小天坑及粘膏树神秘怪异,道路蜿蜒曲折,崎岖险峻,用背篓背东西,比肩挑担子安全、省力。故此,竹背篓成为白裤瑶的重要的运输工具。同时,当你步入白裤瑶乡,貌似碉堡的粮仓均建在村边。瑶家的粮食收藏不放在居家,而藏放在村外边的粮仓。由此可见当地民风淳朴。白裤瑶居住在高山缺水,换洗的衣服积集几天才到山下里湖或樟江河去洗晒。憨厚、朴实、勤劳、勇敢的白裤瑶山民,在长期求生存的实践中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

6、地民族,创造了婚俗、葬礼、服饰等各种浓郁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倍受世人关注。以其独特的服饰,自成一体。几百年来,白裤瑶人民傍山而居,创造了独特的寨居文化,形成独特的建筑艺术。白裤瑶大多居住在石山地区,村寨一般依山而建,由于白裤瑶民对村寨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村寨内常可见到百年以上的古树。白裤瑶村寨中以干栏式民居居多,分为排架柱头式和简单柱头式两种。而在依山而建的白裤瑶村寨中,茅草盖顶、架空、圆形或方形的粮仓特别引人注目,粮仓造型独特,具有防潮、防火、防鼠、防盗等多种功能,是白裤瑶村寨中一道亮丽的

7、风景线,充分展示了白裤瑶民族的聪明才智。在里湖乡怀里村的蛮降、化图、化桥三个自然屯中,白裤瑶的这种建筑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白裤瑶民在高低不平的石头上竖立起四根木柱,在木柱的项端用木条搭成或圆或方的平台,然后在平台上用竹篱或木板围成一个大小适中的粮仓,再在粮仓的项部用茅草盖成圆锥形,以利雨水分流。而最令人叫绝的是,在架空的四根木柱上,每根木柱的中上部上或套上一个圆形的陶罐,或倒扣一只用坏的铁锅,或围上一段光滑的铁皮,有的则干脆平放一块二尺见方的木板。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老鼠。我们来到里湖乡后,参观了南丹里

8、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该馆于2004年11月建成,是中国第一座瑶族生态博物馆,也是广西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同时还是中国民族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工作站,也是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建设的起点,对白裤瑶自然村寨的原状进行保护,并同时展示瑶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白裤瑶已经成为南丹县响当当的招牌,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到来。我们来这里观看了白裤瑶民族特有的铜鼓舞、猴棍舞、服饰舞、吹牛角、打陀螺、白裤瑶妇女刺绣,及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等,了解白裤瑶的特色文化、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