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腾开题报告正式

董腾开题报告正式

ID:35236135

大小:8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2

董腾开题报告正式_第1页
董腾开题报告正式_第2页
董腾开题报告正式_第3页
董腾开题报告正式_第4页
董腾开题报告正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董腾开题报告正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中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姓名董腾学号2012111104000623工作单位指导教师徐运阁湖北大学研究生院制一、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或应用前景以及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1.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目的:本文研究的是中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

2、和自我强化。这三个子过程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反思力。反思性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发展和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改变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概念,把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由被动反思转化为主动反思,有不会反思变为善于反思,为以后的自学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1.2国外研究现状反思并不是新思想,在我国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但我国古代社会对反思只停留在意识层面,较少付诸社会生活,更谈不上

3、什么研究。1.2.1国外研究对反思问题作较系统论述的第一人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他在1933年发表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曾对反思作了界定:“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不仅如此,他还把反思同不系统、缺乏证据的思维习惯相对照,认为后者是建立在错误信念和假定基础上,只是盲目适应传统与权威。对于杜威来说,顺序(sequence)和后果(consequence)这两术语是反思的核心。只有当一种思想是追循逻辑顺序并且把一种决定的后果考虑在内时,这种思想才可称之

4、为反思性的。反思是对假定和信念进行回顾以确定它们是植根于逻辑、证据之上或两者兼而有之,并且反思还对某一特定行动过程的意义或后果进行展望或前瞻。反思型思维者对于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任何思想观念都持批判的态度。他们对各种对立的主张进行权衡以寻求证据,这将有助于他们解决疑问和困惑。换言之,反思旨在结果,并且正是反思促使了探究的产生。在此基础上,杜威提出反思五步法,即;暗示、产生问题、假设、推演假设、检验假设。此外,杜威还探讨了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杜威的思想形成了反思性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我们理解反思性学习提供了依据。但在这之后的较长一段

5、时间内,有关于反思的问题被研究者被忽视了,直到美国教育家舍恩之后,反思这一概念才被广泛运用到职业培训中,这与当时的现实背景有关。舍恩[2]在1983年首次明确提出了反思性实践这个概念,并撰写了大量的论著,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反思性实践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如何操作的。舍恩认为反思的过程就沿着“欣赏——行动——再欣赏” 三阶段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来展开。舍恩的三阶段反思过程理论是对杜威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后人进行反思研究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首先在以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为首的西方教育界兴起,进而波及影

6、响到世界范围内。于是有关“反思”、“反思型教学”、“反思型教师”、“反思型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就成了各国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讨论和研究的中心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反思性教学和教师反思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西南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大均(2011)[3]总结了西方几种反思性研究,第一,提出了重要的四种反思性教学模型,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埃拜(J.W.Eby)、爱德华兹(A.Edwards)与布郎托(D.Brunton)、拉博斯凯(V.K.Laboskey)等反思性教学模型;第二,提出了重要的三种反思: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

7、活动的反思;第三,教师反思的四个重要环节: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积极验证阶段;第四提出教师反思的三种成分:认知成分(thecognitive element)、批判成分(the critical element)、教师的陈述(teacher'narratives);布鲁巴赫提出四种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职业发展、行动研究等等。1.2.2国内研究国内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很少,主要有熊川武(1999)[4]在《反思性教学》中提出反思性教学的主体、目的、工具合理性和反思性教学的设计。总之,研究的成果比较多,

8、也比较系统和成熟。但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教师和教学的,没有涉及到学生的学习。目前,有关学生反思性学习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外不多,国内很少。而有关学生反思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国内没有,国外,根据最近收集到的资料,只有美国学者巴里斯和爱丽丝(20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