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ID:35243672

大小:81.01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3-22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_第1页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_第2页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_第3页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_第4页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二十一禅修手册格桑嘉措格西著师传道次第闭关专修日程表 第一天:第一座依止善知识(1)第二座暇满(2)第三座死无常(3)    第四座恶趣(4)、皈依(5)、业果(6)。 第二天:第一座依前四苦(生老病死)修出离心(7)第二座依后四苦(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盛)修出离心(7)第三座依八苦修出离心(7)第四座依八苦修出离心(7) 第三天:第一座修平等舍(8)第二座知母(9)第三座念恩(10)   第四座自他平等(11) 第四天:第一座我爱执过患(12)第二座他爱执功德(13)第三座自他相换(14)  第四座大悲(15) 第五天:

2、第一座取(16)第二座慈(17)第三座舍(18)第四座菩提心(19) 第六天:第一至四座以菩提心或余所缘修止(20) 第七天:第一至四座修如所有性毗钵舍那(21)  闭关期限最好一周以上,每日四座,第一座清早,第二座上午(午饭前),第三座下午(晚些时候),第四座晚上,每座时间半小时至两小时,自行设置,先修加行,次修诸正行所缘,最后回向,座间具足正念,若闭关长于一周,则每周将内容循环一遍,如是每周串习全部所缘。  注:一共21个所缘,加行法指六加行。 第一部分——入门初基 导言 初识禅修禅修能令我们的心熟习善。心于善越熟习,则越发平

3、和安详。拥有安详的心境,我们远离忧虑不安而体验真正的快乐。否则,纵然拥有最舒适的外境,我们也不会感到快乐。如果训练心使之安详,即使处于逆境,我们始终也会快乐。因此禅修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禅修分为两种:分析修与安住修。当我们参思听、阅佛法开示的涵义时,即作分析修。然后进一步思维,最后我们的内心得到定解,或者生起殊胜的觉受,此即为安住修的所缘境。我们凭借分析修找出所缘境,然后专注在这上面越久越好,深入地熟习它。此种专注于一点的禅修方式就是安住修。通常,“禅修”术语专指安住修,而分析修则往往简单地称为“观察修”。安住修有赖于观察修,观察修

4、则依靠平日听闻、阅读佛法的教义。 所缘境通常,任何清净的对象均可作为禅修的所缘境。如果发觉:观某一特别的所缘境时,我们的心变得越发平和欢愉,表明该所缘境是清净的。反之即不清净。此外,许多所缘境属于中性,对我们的心并无特别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很多清净的对象可以作为禅修的所缘境。本书诠释了其中最富意义的部分,比如第十六页的佛菩萨众会观想,以及二十一禅修的观境,含盖了从依止善知识乃至空性等内容,空性即诸法的究竟本体。依止具格的善知识,我们开启圣道之门。仰仗善知识的教授加持,我们才能生起诚敬与信心,甚至容易获得菩提道次第的成就。基于此,我们

5、必须参思依止善知识。我们必须参思人身的宝贵,以便认识到,我们当下拥有修行佛法的良机。如果珍视人身的巨大潜能,我们就不会将生命浪费在那些毫无意义的俗务上;我们必须参思死无常,以对治懈怠,克服对世间的追逐、保证修行的清净。如果我们清净修行,得到成就亦不难。通过参思恶道苦、皈敬三宝、遮止不善法而修习善法,我们自保不堕恶道,且生生世世获得圆具修行条件的宝贵人身。我们必须参思人与天人的痛苦,以生起永久解脱达涅槃的愿望,此愿即“出离心”。它强而有力地推动我们完成菩提道次第的修行,而菩提道次第即是得到圆满解脱的真正方法。我们必须参思慈心、悲心和

6、菩提心,以战胜“我爱执”,生起并增长对众生的善心。然后,我们必须参思“止”(梵文为舍摩他)和“观”(梵文为毗婆舍那),以断除无明,最终净除烦恼、所知二障而成佛。此外,还有很多以其它为所缘境的禅修。比如,如果修呼吸法,我们应当结合八十三页和八十九页的“受与施”,放到一起来修。这样禅修非常有意义。如果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一般的呼吸上,那么我们可能发现道次第主修功课的时间就不够了。 发起禅修的愿望如果审视我们的生活,可能发现,我们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虚耗在无聊的俗务上,比如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安全感、享受官感的快乐、或者贪图好名声。这些虽能

7、带来稍纵即逝的快乐,却不能给予我们所渴求的那种深广持久的满足感。我们迟早会不满足,更加追逐世俗享乐。世俗享乐能够诱发我们的贪欲、妒忌与沮丧,直接或间接地带给我们身心痛苦。此外,填充欲望亦常使我们与他人发生冲突。如果在世俗享乐中找不到真正的满足,哪里才能寻得到呢?快乐是一种心态,因此它源自内心而非外境。如果我们的心纯净安详,那么不管外境如何,我们都会快乐。否则,无论怎样改变外境,我们都不会快乐。修行佛法的目的是为了长养平和康乐的心态、消除负面的心态。这点唯有人类可以做到。动物会享受食色,安个窝,存点宝,征服敌人,保护家庭,但是它们不

8、能完全消除痛苦而获得永久的安乐。假如我们利用宝贵的人生仅做那些连动物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岂不耻之!如果我们希望不再浪费人生,而要达到投生为人的真正目的,那就投身到道次第的修行中来吧。 禅修的目的根据菩提道次第的教授,我们可以依三种层次的发心(注: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